周 凜:一百多名會員年營業額1.5萬億
會商天下
北京青年企業家商會秘書長
作為一個青年企業家組織,北京青年企業家商會在活躍度、創新意識和資源整合能力等方麵表現出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北京青年企業家商會是由統戰部和工商聯批準成立的,商會10個發起人是一個典型的二代企業家群體。其中有曲美家具董事長趙瑞海的兒子、集美家具董事長趙建國的兒子趙寧、十裏河建材城的李聖傑、張大中的兒子張宏宇、柳傳誌的閨女柳青等等,包括我自己在內。
作為一個青年企業家組織,北京青年企業家商會在活躍度、創新意識和資源整合能力等方麵表現出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肩負企業傳承使命
北京青年企業家商會的成立有一個群體背景,像柳傳誌、張大中、趙建國,包括用友的老板等等,這些上一代企業家都到了六七十歲,不僅他們所在的企業麵臨著如何傳承的問題,而且每個人也麵臨著很多具體問題。
我們這十個人都是年輕人,大家在一起聚得比較多一些,我們就嚐試著去跟統戰部和工商聯溝通,是不是可以成立我們年輕企業家的組織。沒想到以上相關部門的領導非常支持,而且他們把這個商會的成立上升到一個高度,認為解決二代企業家傳承問題也關係到工商聯和商會的活力與可持續發展。
有了上述共識,商會的成立推進就比較快了。大概是在2014年初時候,主要由我們這些二代企業家組成的群體在北京市委黨校參加了一個培訓班。當時參加培訓的有一百多人,分別來自各行各業中的龍頭企業或者代表性企業。據我了解,今天與會的各個商會中,也有一些二代企業家會員是在我們這個組織中的小夥伴。比如,我們會長的兒子陳梅先、醫療產業商會的林峰等等。
我們這一百多個小夥伴在聚會的過程中,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感情。於是在2014年8月份,我們十個發起人將成立商會正式提上議事日程。我們當時提出“北京青年企業家商會”,因為它既代表了北京,也代表了我們這個年輕的群體。但是在商會注冊過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我記得為了這個名稱,統戰部和工商聯先後開了兩個會。統戰部過會是因為他們當時聯係共青團北京市團委,而團委已經有了一個青年企業家的組織。大家覺得這兩個組織的名稱會不會重疊?於是開了兩個會。我們商會的名稱大概是當年12月份在這個兩個會上得到確認。所以就這個過程而言,我們商會是成立時間最短的。
會員群體富有行業代表性
我們商會由於成立時間很短,會員還沒有達到幾百上千的規模,但是我們挑選的會員企業,都是在北京各個行業具有代表性的。
比如在農業口上我們有兩大塊,一個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女兒劉暢,還有新發地的張悅林,他們在農口關鍵鏈條上具有行業代表性。還有我此前提到的十個人,都是每個行業比較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