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歸零心態引領行業創新(1 / 3)

以歸零心態引領行業創新

會長訪談

作者:高晨生

創新是商會永恒的主題,而直麵現實的挑戰和轉型發展的需求,將是我們的主旋律……

北京福建茶業商會已運行6年多了,升格後的北京茶業企業商會則是一個更大的平台,可以說向“國際一流行業組織”的目標更貼近了一步。我們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也將麵臨更大的挑戰。

我們的優勢,在於是由地道草根企業組成的民間商會,正是在滿足會員群體與社會需求的過程中,北京福建茶業商會持續發揮了民間組織的活力與創造性,但是我們麵對的行業現實一直未有大的改觀。比如,行業內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上下遊組織程度和協作水平,一直有待提升。就全國市場而言,我們福建茶產業是比較優秀的,但至今沒有長期維持一定市場地位的茶葉品類和產品品牌。北京市場最早是來自福建的茉莉花茶,此後是新興的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工夫紅茶,以及白茶等幾大係列。這幾大茶類是輪番登場,你方唱罷我登台。

行業現狀如此滯後於市場需求,是在長期以來傳統產業發展思維和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交替作用下形成的。2008年北京福建茶業商會成立時,我們茶行業遭遇了冬天。當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內經濟低迷,普洱茶危機也在蔓延。近兩年的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對馬連道茶商和全國茶行業的衝擊也很大。

首先是國家經濟戰略由此前的高速增長,轉型為“中高速增長”,房地產等傳統主導產業帶動上下遊關聯行業均不太景氣,就實體經濟而言,企業要生存都很困難。第二是中央八項規定以後,商務、政務性禮品茶市場急速萎縮,北京的茶商特別是馬連道茶商遭受的壓力更大。第三重壓力是長期性的,因為馬連道擴張太快,短短不到兩年時間,馬連道茶城在原先20萬平米基礎上新增10萬平米,等於每個人生意要少做1/3。我們按大數據的思路來說,馬連道商戶增長太快了等於是一種泡沫。當前從宏觀到微觀,諸如房地產、資本、貨幣等各種泡沫的負麵作用都開始呈現,多重合力影響之下,從事傳統實業的買賣就一定很難過,茶商也不例外。

三種新常態下的商會運作

創新是商會永恒的主題,而直麵現實的挑戰和轉型發展的需求,將是我們的主旋律。

原來我們是異地二級商會,就定下要打造中國一流的行業商會。這是我們的願景,它的實現過程是困難和曲折的。在北京市的異地商會係統裏,我們還算是比較突出的,有一定的口碑。現在成立北京茶業企業商會,我們要首先成為北京市一流的商會,這是我們長期規劃的第二步。但是,我們的服務還是會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的,許多事情需要我們摸著石頭過河,既需要優秀的能力和執行力,更需要勇氣和堅持。

以前我們的服務目標很精準,就是針對在京發展的福建茶企業,我們鄉情紐帶的聯係比較緊密。第二,核心會員以福建籍為主,商會通過一些特色服務使資源集中,加入商會有榮譽感,又能得到商會的服務,於是一些非福建籍的也陸續加入進來。如此一來,我們就具備北京茶業行業商會的雛形了,因為北京彙集了全國各地的茶商。接下來我們真正要向中國一流行業商會的願景去發展,這也要有一個轉型的過程。

我覺得要打好這個轉型發展的基礎,一是創新,二是歸零,我們要以兩極的方式去做。北京福建茶業商會此前所沉澱的一些好的經驗和服務,以後會常態化,不能拿著這點成績沾沾自喜。你隻有不斷創新,去發展,去升級,才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商會。現在國家發展講新常態,我們商會的發展也是新常態。

這是我們商會發展中必須麵對的現實。我說的商會發展新常態有三種:

未來我們國民經濟將轉向以投資、消費、出口這三架馬車為主導,建立比較科學、優化的產業結構,注重營造人文、環保、生態協同發展的經濟環境,這是一種新常態。十五年前想加入商會很不容易,很新鮮也有一種榮譽感,現在是商會太多你選不過來,這是第二個新常態。

第三個新常態是跟會員感受有關的。無論地域商會,還是行業商會,僅靠過去的成就感、榮譽感,以及一些鄉情的紐帶是不足以維係會員歸屬感的。如果長期模式化發展,商會的服務價值不高,對會員的吸引力降低,會員就會感到厭煩。因為一個職務會員,往往是參與多個商會,也是多頭交費,這家2萬,那家3萬,另一家又是1萬,不隻是會費負擔重,參加商會活動也會占用不少時間和精力。目前,許多商會因此而陷入了發展的天花板,這將是一個長期的瓶頸期,我相信我們茶業商會能在這方麵有所創新,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商會的每場活動對會員企業都是有幫助的有價值的,會員對商會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強。長此以往,才能形成會員對商會的認同感和依賴感。以前我常講,被感激不如被需求,因為一個人對你的感恩、感激用不了三五天就忘記了,要想商會有凝聚力和吸引力,你隻有永遠保持會員對商會的需求感和依存感。這需要商會建立起一個持續被需要的服務平台,而這是巨大的挑戰,也會是一個巨大的成就。

這就是起碼在我們茶業商會已經麵臨的轉型與挑戰。商會在高速發展的同時,要麵臨一個新的常態。現在國家宏觀政策導向,我認為非常有利於我們發展成為與國際接軌的行業組織。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商會發揮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

重構商會的核心競爭力

在商會由常態化服務向帶有戰略性的創新服務轉型發展過程中,有計劃地整合行業內外,尤其是學術界的資源,重構服務會員群體的核心競爭力,這是我們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基礎工作。

第一、會員發展,擴大各地優秀茶業企業在商會裏的代表性。

北京茶業企業商會作為一個行業第三方平台,我們要圍繞產業鏈的協同邏輯,把上下遊深層需求對接起來。比如,當前我們注重業內人士的集聚。我們可以通過全國供銷係統以及中茶協去邀請全國各地市行業商協會領導人擔任名譽職務。我們初定商會成立大會是在2015年6月份北京國際茶業展期間。屆時,正好請他們參加我們商會的千人大會。我們還將大量邀請一些關注茶行業的業外人士,比如一些大的資本機構領導人來參加。通過這些途徑,可以逐步擴大茶業商會在行業內外的代表性,茶行業升級發展所需要的資源、資金和信息等要素會得到更有效的對接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