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外經貿中人民幣結算的現狀與提升策略(2 / 3)

(一)我國企業在外貿中的定價權較弱

2013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4.1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但是美國在2013年紡織品及原料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占比隻有1%左右,我國的該項數據則為24.8%。可以看出,雖然我國在外貿規模上雄踞世界第一,但在出口商品的結構和核心技術方麵依然處在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徘徊在世界貿易體係的低端,與歐美貿易強國有著很大的差距。這種狀況下,我國出口企業很難掌控議價權,結算貨幣更多的要由發達國家來確定,不利於人民幣結算在對外經貿中的推廣。

(二)人民幣跨境流動途徑不暢

首先,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中順差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大量美元和其他國家貨幣流向我國,不利於人民幣走向世界。據國家外彙管理局在2014年4月4日公布的2013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2013年我國國際收支總順差5090億美元,較上年大幅增長1.77倍,進出口不平衡狀態進一步加劇。其次,中國大陸的人民幣投資渠道相對較少,國家對人民幣投資產品的管控較為嚴格,致使境外的人民幣持有者不容易找到保值增值的途徑,境外貿易商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的意願也會相應較低。最後,人民幣離岸市場是促進本國貨幣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媒介,但目前人民幣離岸市場僅存在於香港、上海和新加坡三地,而且業務類型比較單一,很難把完善的金融服務提供給為境外的貿易商。

(三)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尚需完善

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人民幣彙率問題受到世界廣泛關注,彙率改革迫在眉睫。隻有實現了彙率市場化,人民幣才有可能真正的國際化,人民幣結算才有可能走向世界舞台。2005年7月,我國對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進行了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製度。但是,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的缺陷尚沒有完全克服。一方麵,彙率市場上交易主體比較單一,買賣雙方主要是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其他金融機構的參與度較低,而且不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判斷自主選擇交易時間和數量,因此較難形成真正的市場價格。另一方麵,人民幣彙率受政策的影響比較大,彈性較低,浮動空間相比世界其他主要貨幣很有限,當境內和境外存在利率差時,可能出現資本項目非法形式的套利,對逐步開放中的資本項目監管也提出了的挑戰。

(四)人民幣跨境流動監管能力較弱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金融業逐步改變過去“大一統”的金融體製,人民幣在不同地區和不同主體之間的流動更為自由。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人民幣跨境流動的規模更是進一步擴大。目前我國針對人民幣跨境流動的檢測項目主要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數據監測項目、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的數據監測項目、外商直接投資的數據監測項目和對外直接投資的數據監測項目。但是這些監測項目彼此獨立,有分工、少協作,很難發揮出監測係統的整體效應,在人民幣跨境流動監管上容易出現一些漏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投機資本越來越多地湧入我國境內,跨境資金流動表現出更多的複雜化特征,亟需建立完善的資金監測體係,加強對跨境資金的監管,維護我國外彙市場的穩定,否則,人民幣結算很難在全球貿易中立足。

三、推動對外經貿中人民幣結算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提升我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

我國傳統的商品出口優勢在於低成本低價格,而這種優勢隨著近年來用工成本的不斷攀升正逐漸消退,因此,必須通過透徹的行業調查和產品差異化水平的提升,來獲得產品競爭力和議價權。同時,要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的產業結構,對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要進行高端化改造,並積極向上遊和下遊產業發展,更好地控製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議價能力。我國政府也要製定相關優惠政策,推動人民幣結算在出口貿易中的使用,通過對出口企業的扶持,促使人民幣結算走向全球。

(二)開拓人民幣跨境流動渠道

這些渠道主要包括:一是進一步加強同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貨幣互換合作。在增強國際貿易活動便利性的同時,擴大人民幣在境外的存量,同時也要擴大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因為隨著對外直接投資的擴大,境外貿易企業,尤其是中資企業會更多地使用人民幣進行向中國進口的結算。二是在目前金融管製仍較嚴格的情況下,探索境外人民幣向國內流動的途徑。國家外彙管理局2014年11月2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當月,已批準93家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總額度達2984億元,但是這種資金流動模式隻能投資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不能投資於未上市企業和非公開交易股權,而近兩年逐漸興起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投資模式則可以彌補這方麵的空白,增強人民幣回流的效率,應當作重點來發展。三是建設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加強人民幣在境內外之間和在境外的流通。香港在2011年最早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有著豐富的離岸交易經驗和較大的交易規模。2014年11月2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截至10月底,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量已達5.0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加73%,而且,人民幣結算的對外經貿業務中,九成以上都在香港處理,因此進一步提升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中心地位,對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