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能化質控技術在AQI質保審核中的運用(1 / 2)

智能化質控技術在AQI質保審核中的運用

節能環保

作者:張宇波

摘要:根據新空氣質量標準實施後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質保審核的要求,通過自動化、智能化質控技術確保新標準下的數據有效率指標。文章以上海為例,對AQI實時發布背景下完整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QA/QC體係中智能化質控技術起到的作用效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AQI質保審核;智能化質控技術;空氣質量;數據有效率;QA/QC體係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X651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8-010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8.049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和同步實施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已經頒布。新標準新增了汙染物因子PM2.5、O3和CO,加嚴了監測數據的有效率指標。由於新實施的標準還要求AQI指數實時對公眾發布,每小時汙染物因子數據公眾都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微博、微信等載體查詢知曉,所以需加強現有的自動監測技術能力,尤其是對數據有效性的保障。通過新的QA/QC體係提高數據質量,將智能化質控技術作為重點措施幫助體係的建立完善。

上海空氣質量自動監測係統已經建成多年,相關國控點都配有PM2.5、O3和CO監測儀器,上海市監測中心從2001年開始了對PM2.5的研究性監測,從監測能力上已經滿足了新標準的要求,從2006年開始中心推出市級與區級的兩級管理審核製度,並於2014年完成相關製度的實施。在具體數據質量控製措施實施期間,意識到單純通過人為審核數據以及運維人員手工校準儀器不能達到預期的數據質保效果,從而決定通過智能化質控技術在儀器自動校準以及異常數據自動審核兩方麵提高監測數據質量的監管。

1 智能化質控技術

目前上海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的總子站個數已經超過70個,由於監測網絡覆蓋麵廣以及運維人員能力限製,必須通過智能化的儀器校準技術和自動化的數據審核逐步提高數據質量和審核效率。

智能化儀器校準技術的實現需要軟硬件設備的支持,為了安全考慮,運維人員必須對現場管路進行密封性檢查。在完成一係列的準備後,通過質控人員對校準報告的概念要求,設計相關軟件功能。

自動化數據審核通過現場工控機軟件對儀器數據的異常值判斷,對數據進行自動標記並幫助審核人員排除無效數據。標識位的定義是對於異常的數據軟件會標記特殊字符緊跟數據後麵顯示,數據類型包括分鍾數據和小時數據,分鍾數據標示位為一位而小時數據為兩位,異常數據均不參與數據統計。標識位中P優先級最高,其他按時間長短判斷優先級。小時數據的標識相對複雜需要兩位,第一位是數據異常主要原因標識,第二位是數據有效性判斷標識,當這個小時無效數據超過25%,則這一小時數據無效。當這個小時無效數據低於25%,則這一小時數據可能有效,要通過數據審核人員人工再判斷。

2 實現自動化質控

上海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日常儀器運維巡檢每周一次,工作內容包含儀器的精密度校準和故障排除。考慮到數據質量問題,儀器精密度檢查頻次需要增加,而通過自動化質控將大大削減質控人員的工作量。實現自動校準功能首要任務就是現場標氣閥門檢漏實驗,確定不漏氣的情況下進行。現場氣路圖如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