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趙括的反應卻大出眾人的意料,他居然點點頭道:“是的,大師,我誠心歸皈佛門,從此遵守佛門清規,一心向道,絕不再沾染紅塵之事。”
天,這一百八十度的態度大轉彎,也太令人吃驚了吧?吳用還從來沒見過態度像他轉變得這麼快的人,還在半個鍾之前,他要死要活地嚷嚷著,要放開他,要去控告眾人侵犯他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可沒想,才這麼一會兒,他竟然一百萬個服從了,這全都賜跟悟道主持的密室交談之功啊。真不知悟道說了些什麼迷死人不賠錢的話,竟然讓這個桀傲不群的家夥俯首貼耳地聽從他的安排了。
然而,眾人雖然深感意外,卻並沒有人阻止他出家的意思,相反,眾人辛辛苦苦,冒著莫大的風險把他帶到這裏,為的就是要他出家,讓他做回伏魔羅漢,如果他不做,眾人怎麼交差呢?可是有四條鮮活的生命緊係在他的身上啊。
“既然你沒什麼意見,那麼剃度就開始吧。”悟道大師道。
旁邊一名弟子聽聞此言,立馬念念有詞地打開了度碟,在上麵記錄下了趙括剃度的信息,比如姓名、年齡、身高、體重、籍貫、剃度時間、剃度人員等,也就是說,以後塵世間就沒有趙括這個人了,而隻有剃度後的,法號為伏魔的和尚,唯一還可以調查得出他以前是個什麼人的,隻有看這度碟的記載了。
等負責記錄的小和尚完成度碟的製作後,悟道主持便拿起剃刀,在水盆裏沾了些水,然後再把一些肥皂水抹到趙括施主的頭上,接著又念念有詞地往剃刀上吹了一口法氣,在趙括施主的頭上比劃了一下,便專心地剃度起來。
可以說,如果悟道主持去當一名專門替人剃頭的理發師,無疑是非常優秀的,他的生意恐怕也會相當的好。他在這深山老林裏的靈隱寺裏藏著,實在是明珠暗投、埋沒人才了。不到十分鍾的功夫,趙括腦袋上的頭發便全部掉光了,露出一個油光鋥亮的,帶著強烈的佛教色彩的光頭。
但剃光頭隻是剃度的一個環節而已,緊接下來,悟道主持還需要把法力加持在香上,然後在趙括頭上弄出幾個整齊而有型的戒疤來,這一步才是名副其實的受戒。其中有八戒是特別要注意的,分別為: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八戒非時食(注:“《西遊記》中豬剛鬣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唐僧因此給他起了個別號,叫做“八戒”。五葷三厭,屬宗教戒條,信徒不準食用。五葷,即五辛,指五種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蔥、韭與渠(形似蘿卜味如蒜)。三厭,道教把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列為教條。認為“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龜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湧幢小品》)。厭,在此是不忍食之意。不過,這五葷三厭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實際另有所指。八戒全稱“八齋戒”,是佛教為在家的男女教徒製定的八項戒條。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後不食。佛教戒律還有很多。豬悟能雖稱“八戒”,但他始終“戒”得不徹底,也不情願。唐僧給八戒取得名字是有一定含義的。五戒是居士也就是信佛的不出家的人所受的戒,可以按照自己的執行能力受一個乃至五個沒有十戒的說法,出家人最開始受沙彌戒,一共十條具足戒是出家人在符合條件之後可以受持的戒律,比丘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非常嚴格八戒是在家人可以受持的最嚴格的戒律,和沙彌戒比起來隻有很小的差別最短可以隻受一天,最長也可以終生持守作為嚴格的談戒律來說,在家人的五戒之中沒有不食肉的戒律,當然漢地佛教徒有食素的傳統,這是提高了對佛弟子的要求,從一方麵來說,是好事,但是對於無法執行的人來說,也有揠苗助長的效果但是如果受了不殺生的戒律,那麼不去殺生,這是應該的讓鄰居幫助殺生,自己吃肉,這的確是一種虛偽的行為,這隻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很多號稱自己學佛的人實際上對於戒律本身並不能嚴格執行,如果這樣的話,不如舍戒另一方麵,為他們授予戒律的出家人在對於戒律的解釋說明和教育工作上麵也做得不好,使戒律沒有能夠真正起到規範行為的作用)。
當一個新入門的和尚,在完成了剃度和受戒之後,他才真正算得上是佛門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