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吳老師的提點(1 / 2)

“陶經理,好興致啊。”

柔和的聲音讓人如沐春風,吳老師不知何時出現在陶謙身旁。

“吳老師。”陶謙笑著打了個招呼。

吳老師眯著眼,看著陶謙謙遜的模樣,眼裏閃過一絲讚賞,隨手指著前麵櫃台裏放置的梅瓶,道:“不知這些東西在陶經理看來,怎麼樣?”

陶謙笑了笑,暗中感應著羅盤的指針,其實他一進來,羅盤的指針就在跳動不停,他也想知道精靈說的是真是假,所以暗中注意了一番。

不知道精靈說的是真是假,但此時也顧上了,一方麵也想驗證一番,於是深吸口氣,假意上前仔細觀摩一番,道:“這件梅瓶,從外形看,應該是宋朝的,距今一千年左右,不知小子看的是否有錯,若錯了還往吳老師指點。”

吳老師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陶謙,歎道:“後生可畏啊,沒想到你粗粗這麼一看,竟然能看出來,不知陶經理是如何判斷的?”

這下輪到陶謙尷尬了,他該怎麼解釋呢,明人眼裏揉不進沙子,吳老師能有今天的地位可不是靠運氣,他可沒神秘的羅盤,而陶謙是靠羅盤的,真材實料倒是沒有幾斤幾兩。

“主要是從外形上看,這花紋修飾的精致精美,尤其是整體造型,上麵小,下麵胖,但整體又十分和諧,不像清朝的謹慎,但也沒有唐朝的豪放,反而有種細雨朦朧的感覺,再說放在這裏的,也都是真品,所以小子才信口開河,不對之處還望指點。”陶謙沒敢居功,十分謙遜的求教,畢竟這樣的談話機會很難得。

“你說的也對,也不對,對的是你的感覺,不對的是描述。”吳老師深深看了一眼陶謙,他總覺得陶謙身上有某些秘密,從陶謙的解釋上不似作假,可在年代上卻又說的很準確,這讓吳老師有些看不懂。

“還請指點。”這麼好的求教機會,陶謙也不想放過,如今他也發覺自己的不足,開始彌補。

“這跟每個朝代的文化有關。”吳老師歎了口氣,道:“浩瀚的曆史才長河,文明璀璨,前仆後繼的智者不息兢兢業業,留下了一些精美的寶物,今天我們能發現他們,觀賞他們,自然也開始認識他們,重新審判曆史的真麵目。”

“其實你說的不假,這件確實是宋朝鼎盛時期的梅瓶,如何判斷,因為瓷器的發展是一個由黑到白的過程,起初的陶器,在到瓷器,因為越是早期,越難以燒造的潔白,而往後確實越來越白,這是個追求過程,至於宋朝的判斷,首先是造型,因為到了宋朝,重文輕武,文化發展極為鼎盛,但整個的社會也呈現收斂的態勢,如果說秦漢唐都是舍我其誰的話,那宋則是謙謙君子,這件工藝……”

吳老師滔滔不絕的說著,難得的求師機會,陶謙十分認真的聽,一字不漏,知道短出,也知道將來需要麵對的是什麼樣的環境,他不敢絲毫馬虎。

吳老師似乎也有意指點,術業有專攻,專業的就是比半路出家的要紮實,從胚胎的瓷土到紋飾,從底足到整個瓶身的造型,從曆史時期的特色到至今發現的各個物件的特點,相互結合,為陶謙展開了新的一頁。

雖然吳老師的話說的不是特別多,但也讓陶謙有了個基本的認知,知道該從哪一方麵入手,而不是說想學鑒定,但不知道從哪本書抓起,同時陶謙也發現這鑒寶真的是需要大量的知識,大量的積累,從曆史文化到風土人情,無一不要了解。

吳老師說完,仔細的看了一眼陶謙,陶謙有些赧然,苦笑道:“還是吳老師說的到位,小子在老師邊上,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了,實在羞愧難當。”

“話也不是這麼說,看珍品文物,眼力、感覺、運氣、魄力每樣都不可缺乏,眼到手到心不到如何能彈出好曲子,這是一樣的道理。”吳老師笑了笑,道:“不過陶經理無疑是有大魄力的人,而且跟著自己的眼光走,實為難得。”

陶謙沒敢居功自傲,如今的他相比於吳老師還有鄭教授這樣的人來說,個人資曆,眼力都太差了,投機取巧隻是玩弄小巧,難登大雅之堂,真正能夠上得了台麵的,則是需要自己腹內有乾坤,要光明正大,一語中的。

“以後小子還希望老師多多指點和提拔,小子雖然幾次信口開河,最終僥幸成功,但知識的欠缺依舊不能一日就能彌補,畢竟術業有專攻,在這條路上,小子還早的很。”陶謙的話很客氣,也格外尊重。

吳老師笑了笑,道:“長江後浪推前浪,我也隻是多走了些地方,多拾取了一些文化碎片而已,扯了幾卷書頁,又豈敢居功,提拔指點之事就見外了,大家多交流才是真的,畢竟我們這類人太少了,多一個人多一份樂趣。”

吳老師豁達樂觀,又不自傲,這也是對陶謙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