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琳琅滿目話珍寶(1 / 2)

“恩?陶謙說的?”吳靜林點點頭,看了陶謙一眼,意外的道:“既然他說的,估計就不會差了,我看看。”

吳靜林帶上了眼睛,拿著手電,還有放大鏡,仔細看了良久,又翻到底部,最後看了看內部,順手敲了敲,道:“這件確實是高古陶,東漢的,隻是後來大多數人沒看出,就當破爛,但又不甘心,於是就在外麵又重新加了一層釉。隻要剝離掉,就是完整的高古陶。”

“什麼!真是這樣?”寧青更驚訝了,長大了嘴,愣愣道:“可是這個罐子一點用都沒有啊,口那麼小。”

“口小有口小的用處,具體的我們不得而知,不信,拿機器分析一下。”吳靜林笑了笑,也沒在意,畢竟這確實容易讓人走眼。

鑒定機器很貴重,這裏並沒有,不過看吳靜林這般模樣,他們知道,這次陶謙是真的說對了。

“那你看這幾件呢?”寧青隻覺得有些發堵,他對陶謙不知不覺已經重視起來,隻是由於那點自尊心,讓他還無法接受。

一旁的柳韻亭此時臉色也不太好,很是尷尬,他年紀不小,名聲一直很高,可以說是德高望重,但此時竟然走眼了,這讓他也有些難看,看著陶謙的目光更加古怪。

吳靜林歎了口,道:“我知道你們不舒服,我當初也是這樣,不過我跟你們說,陶謙從我認識到現在,看東西從來沒有走眼過一次,他的眼力,有時候連我都佩服。”

說罷,也不理會其他人,又鑒定起別的來,這次他很認真,他之所以給陶謙這麼高評價,確實是因為陶謙給他的衝擊太大了,他至今還想不明白陶謙那股判斷力從哪裏來,一次是偶然,兩次也說得過去,可這都多少次了,從哪個陶罐到青銅尊,然後再到安老的那些寶貝,來來回回,已經五六次了,何況後來在古墓中。

陶謙也被吳靜林的話給驚著了,有些尷尬的道:“我可不敢說百分百不走眼,隻是運氣而已,老師可別誇我。”

話雖如此,但其他三人哪個不是人精,自然聽得出吳靜林話中的意思,他們知道吳靜林說的是實話。

尤其是寧青,更是鄭重的看了一眼陶謙,不知想著什麼。

隨著吳靜林的鑒定,而後一一解說,又附上例子,頓時讓所有人都豁然開朗,他的專業技能可是比陶謙要強太多,說起來自然讓所有人都很容易看出分別。

這一看之後,大家就傻眼了,因為他們發現陶謙每次都說對了,就沒有說錯過,此時他們才覺得吳靜林那話真的不是為了幫陶謙吹捧,而是陶謙確實有這份眼力。

“哎,陶謙啊,我一直覺得你是個年輕人,頂著這麼個頭銜,有些名不副實,但沒想到你真有這份眼裏,如此年紀就有這份眼力,我刮目相看,真的佩服,也服氣了。”柳韻亭歎了口氣,他畢竟年長,如今事實俱在,他也隻得心中暗歎,對陶謙更是多看了好幾眼,表明了態度。

陶謙搖搖頭,苦笑道:“我也半猜,說起專業來,我比各位老師差遠了,隻是有時候就是那種直覺,可能是我最近看的寶物太多,受了太多的熏陶。”

這說的自然就是故宮博物館之行,吳靜林當即為陶謙解釋,所有人都有些恍然。

不過到底信幾分,那就不得知了,隻是大家看陶謙的眼光更加不同。

隨著吳靜林的最後把關,最終寶物的鑒定結果大家心中就有數,下午就要開始拍攝過程,這個電視台早就安排好了攝影室,猶豫觀眾也並不多,除了持寶人也就剩不多的一些觀眾,這些觀眾有不少都是特意安排來的,某些高校的學生。

吳靜林坐在一旁,陶謙與其他三位專家坐在專家席上,其他的一切都不需要他們負責。

當然這種全民性帶有知識普及特征的節目,是不許說反動言論的,也不可言論太偏激,要更多的體現積極樂觀的意義。這些左亮提過,就是不提大家心中也有數。

隨著準備好,發現觀眾並不多,陶謙倒也沒有緊張,神態自然。

隨著主持人的開場,很快第一位持寶人就上場了。

這位持寶人拿著個盒子,一番介紹之下,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陶謙也有些好奇,不知第一位拿的是什麼人,他有印象,這人絕對不是他手上海選出來的。

隨著寶物放到專家席,四人坐在一張桌上,倒也都傳者看的很清楚,這是一件瓷器,瓷器自然就需要柳韻亭來了。

陶謙饒有興趣,他知道安排柳韻亭做第一個,顯然有做示範的意思,他也仔細看著,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