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7、整編軍隊(1 / 3)

身份敏感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非常敏感。

公眾熱門人物,這是躲不過去的坎兒。

被朝廷盯上的熱門人物,那更是敏感到了極點,也是當事人必須經曆的困境。

熊儲就是這樣的熱門人物,基本上屬於崇禎皇帝心中的四根刺之一,而且排名第一位,他不承認都不行。

朱由檢這位崇禎皇帝心中有四根刺,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第一根刺是來自內部的叛逆,隨時有可能顛覆自己的道統。

這個人就是叔伯兄弟,建文帝朱允炆的餘孽:朱勝鑫。

第二根刺是長城東麵的女真皇太極,看樣子不攻破長城誓不罷休,可惡至極。

第三根刺是流民造反,而且已經逐漸形成席卷之勢,看看就要遏製不住了。

第四根刺是文官集團,也屬於大逆不道的東西,竟然妄圖剝奪皇帝的拍板權力。

崇禎皇帝和神宗皇帝、天啟皇帝不一樣,他雖然隻有不到二十歲,但是心機深沉,而且勤勉政事。

每天都上朝,認真聽取文官集團上奏各種亂七八糟的內容,同時也聽取武將集團東拉西扯的防禦計劃。

崇禎皇帝在朝堂上從來不說話,就像一個啞巴。

至少在文官集團看來,這位新少年皇帝就是他們的傀儡,一個玩偶而已。

但是一退朝,崇禎皇帝就越過文官集團,讓太監直接把自己的意思用聖旨下達給當事人,達到掌控全局的目的。

采用這種無聲的方式,直接無視文官集團的存在,少年崇禎皇帝登基兩年真幹了幾件事情。

比如說鏟除了魏忠賢,比如說重新啟用袁崇煥。

鏟除魏忠賢是次要的,主要是借此幹掉了兵部、吏部、戶部、刑部核心部門的七十多人,給自己人騰出了位置,實現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目的,分割文官集團的一部分權力。

按照崇禎皇帝的意思,凡是和魏忠賢有勾結的,一律處以極刑。

袁崇煥和魏忠賢勾結非常緊密,應該在處死之列。

但是因為文官集團拚命維護,袁崇煥竟然沒事。

崇禎皇帝駁回文官集團的兩次裁定,都沒有實現處死袁崇煥的目標。

也就是說,崇禎皇帝暫時無法拿回對薊遼前線的軍權,也就無法直接掌控軍隊。

崇禎皇帝雖然很年輕,但是為君之道卻非常老練,竟然知道“欲其滅亡,使其瘋狂”的道理。

因此以退為進,崇禎皇帝幹脆赦免了袁崇煥身上的所有罪責,而且把權力加大了兩倍重新啟用。

一旦這一次袁崇煥被崇禎皇帝抓住把柄,萬劫不複就是注定的結局,而且到那個時候東林黨根本不敢放屁。

這一招夠毒,夠狠,但是賭注下得太大。這是拿整個邊關的安危,作為鏟除政治敵人賭注。

說明少年崇禎皇帝畢竟還年輕,還有些沉不住氣,有一絲賭氣的成分在內。

不管怎麼說,但是這一招的確夠高明,手腕也非常老道,讓人不得不擊節三歎。

整個文官集團都被崇禎皇帝耍了,還整天得意洋洋。

崇禎皇帝和他的前幾任皇帝一樣,唯一能夠依靠的力量,就是錦衣衛和東廠,其他的人都靠不住。

駱養性,就是崇禎皇帝登基殺掉魏忠賢以後,自己提拔起來的幹將,錦衣衛指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