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儲心裏的不安果然不是沒有緣故的,今年的確就不是能夠安穩過年的好年景。
關外警鍾長鳴,國內硝煙未息,怎麼都不像太平盛世。
雖然不是太平盛世,但就有人要粉飾太平,弄出一副太平盛世的模樣,所以熊儲心裏越看越不舒服。
可惜古人早就曰過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有人憂國憂民,可能是杞人憂天。有人粉飾太平,想要更多的政績。
不管什麼原因,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
熊儲跟著常德林從南左甲第門進入鳳陽城,才發現湯達說得不錯,果然是一片盛世年華的熱鬧場景。
在山河破碎的年月弄出一副熱鬧景象,你也可以說是高層安定民心,鼓舞士氣,但是這要建立在高層居安思危的基礎上才行。
如果舉國上下都沉浸在虛假的熱鬧場景之中,那就是粉飾太平,自己找死的做派。
太祖皇帝當年給老百姓親題一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並且要求各家各戶根據自己的職業,每年春節期間都要張貼對聯,取消原來那種老百姓買不起的“桃符”。
太祖皇帝不僅親題對聯,而且每年春節都微服私訪,如果哪一家沒有張貼對聯,那就有欺君之罪。
曾經路過一家閹豬為業的人家,太祖皇帝派人責問,家主人才說自己的這個職業很難寫,目前不知道怎麼落筆。
太祖皇帝略一沉思,就親自提筆給主人寫了一幅“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對聯雖沒提閹豬之事,但“閹”字的意思都包含在裏麵了,的確是一副即興妙對,眾人交口稱讚。
作為一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這個強製性措施是有道理的。
以往的新年節下,都是富人家過年,老百姓幹看,這一點朱元璋從小就有深刻的體會。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種場景隻有士大夫階層的那些騷客才會說,老百姓從來沒有這個能力辦到“新桃換舊符”。
尤其是那種高檔桃符,一枚就要幾百兩銀子。莫說尋常百姓家,就算是中等家庭也根本買不起。
太祖皇帝認為春節是老百姓的日子,應該讓每家每戶都能夠真正過年,才能與民同樂。
一副對聯十五文,一般的家庭都買得起。
從那時起,老百姓春節張貼對聯就變成了一種定例,大明朝完成了移風易俗的偉大變遷。
熊儲進入城門的第一眼,就看見各家各戶的對聯連成一片,的確給人一種紅紅火火的盛世景象。
如果放在太平年間,這的確是歌舞升平的好事,說明老百姓的小日子還過得不錯。
可現在是什麼年月?
全國餓殍遍地,民不聊生,扯旗造反數百萬人。四處兵連禍結,鳳陽城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兵禍。
老百姓不知道外麵的情況那也罷了,如果鳳陽城的高層也麻痹大意,全城上下都沒有絲毫警惕,說不定就會有災難降臨。
越往前走,熊儲心裏就越是七上八下。
因為到處都是鶯鶯燕燕,掛彩旗的、紮花燈的應有盡有,唯獨沒有看見守城的軍隊巡邏。
“美酒招八方雅士;香茗待四海嘉賓。”
這是鳳陽城茗溪樓門口的一副對聯。
茗溪樓,就是鳳陽湯家名下的產業,也是熊儲他們落腳的地方。
茗溪樓是一棟六層的高樓,顯得氣勢不凡。臨街六根圓柱拔地而起,六層樓就依此而建。
六根圓柱都是鍺紅色,看起來都是年前剛剛油漆過的,所以光彩照人。門楣上一對大紅燈籠早已點燃,湯府兩個字熠熠生輝。
看見熊儲在門口下馬,嚴二娘頓時迎了出來:“相公快來看我紮的送子燈!”
熊儲凝神一看,嚴二娘手裏提著一盞花燈,一條巨大的金色鯉魚,上麵坐著一個胖嘟嘟的小男孩兒。做工精細,活靈活現。
“當母親的女人,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二娘跟隨我這麼多年了,看來今後要放棄內力控製,應該讓她生個孩子才對。”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女人的熱情不能輕易潑冷水,熊儲趕緊笑道:“送子燈,好兆頭!你們跑得真快,一眨眼就沒人了,原來趕過來紮花燈啊。我可聽說每年官府都要評比花燈,難道你們也要參加花燈比賽嗎?”
客棧廚房裏麵已經叫了三次開飯,姑娘們終於每個人紮了一個花燈,已經到了晚上二更天。
“九娘,今天晚上可能要辛苦一下,給這裏的兄弟們打個招呼,盡快把外麵的情況報過來。”
吃飯的間隙,熊儲這才開始吩咐接下來的注意事項:“二娘,中都城就相當於京城,你們出去逛逛是可以的。如果出去的話,一定要當心言多必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