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地勢獨特,漢水將全境自然分割為東西兩大部分。
以漢水為界,分別往東部西部呈平原、丘陵、山地變勢,階梯式延伸。東西兩麵環山高起,中部河穀平原,北高南低,向南敞開。
東部屬大洪山餘脈,北端山脈呈東西走向。南端多南北走向,微向西南傾斜。西部屬荊山餘脈,多呈南北走向,為丘陵區。
漢水東西兩岸的大堤,是進兵的天然通道,非常方便,所以宜城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宜城是從南方進攻中原腹地,或者從中原進入湖廣的最佳通道。
當年關雲長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戰場就在這一帶。
過去十多年,張獻忠、李自成、老回回等人反複從這裏進出,也是看中了這個咽喉要道的獨特優勢。
既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敵我雙方的目光都會緊盯不放。
孫延齡的左翼一千多人奮力向北殺出,最後有數百人衝出去,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戰鬥力有多強,而是因為既定的作戰步驟就是如此。
圍點打援,這是苗三冠策劃吃掉孔有德前軍的既定方針。
現在孫延齡被包圍,魚餌就做好了,作戰的第一步目的已經達到,所以王進財按照預定計劃放走一批人回去給孫龍報信。
按照路程計算,孫延齡衝出去的數百人尋找援軍,然後全力趕過來大概需要兩個半時辰。
王進財也是按照這個時間進行戰鬥部署,準備迎擊孫龍的主力部隊。
戰場上的各種因素交織紛呈,導致戰鬥格局瞬息萬變。
沒想到突圍搬取救兵的數百騎剛剛衝破重圍,北麵就已經大地震動,隨後就是旌旗招展,一片黑壓壓的大軍出現在王進財的視線之中,人數不下兩萬。
原來,按照預定計劃,郝搖旗應該是挑戰孫延齡,然後邊打邊退把敵人誘出來進行包圍,這個戰術動作一般都不會驚動遠方的敵人。
可是郝搖旗誤打誤撞,竟然把孫延齡的輜重營給攻破了,而且一把大火焚毀了所有的糧草和火藥。
五千人一個月的火藥庫存發生爆炸,那就是驚天動地的大動靜,別人就算不想知道都不行了。
加上輜重營裏麵的敵人並沒有全部殺光,恰恰就有一百多潰兵逃出去,然後提前趕到宜城求救,孫龍也就知道自己的寶貝兒子遭到了敵人偷襲,而且損失慘重。
孫龍作為孔有德的鐵杆將領,而且還是前軍主將,承擔著正麵擊潰敵人的重任。
在敵人一改半年來的常態,現反過來打上門,究竟還有什麼後續動作,孫龍一下子沒有搞清楚,但是增援自己的兒子刻不容緩。
正因為如此,孫龍一方麵派出傳令兵立即到襄陽城向孔有德彙報敵情,另一方麵拔營起程,率領前軍所有人馬緊急南下增援。
郝搖旗一路上且戰且退,而且還在半路上匆忙設置了一些陷阱耽誤時間,等到孫延齡追到放馬山被包圍,孫龍的大軍就已經相距不遠了。
王進財殲滅孫延齡三百親兵,然後又把孫延齡左翼一千多騎殺掉一大半,這都需要時間。
恰恰就是這個時間差,孫龍率領兩萬大軍及時趕到,整個戰場頓時風雲突變。
孫延齡被包圍的時候,郝搖旗、王進財的兵力占據了絕對上風,將近兩萬人圍攻孫延齡的四千多人。
現在孫龍帶領主力趕到,整個局勢一下子就顛倒過來,變成了兩萬多人對王進財的一萬多人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王進財一看大事不好,頓時傳下命令:“放馬山上的兩千人必須死戰不退,確保這處製高點在我們手中。正麵攔截的一萬部隊,立即分兵八千對北麵展開防禦,另外分出兩千人向南發起決死衝鋒,協助郝搖旗盡快打垮孫延齡。”
形勢來回搖擺之下,南北長度不到八裏的狹長地帶,突然出現了兩個肉夾饃:
南麵的孫延齡三千人,被郝搖旗和王進財各一部形成夾擊之勢。
中間王進財的一萬大軍,又處於孫延齡和孫龍主力的夾擊之中。
郝搖旗的年齡不大,但是已經血戰五六年,實戰經驗極為豐富。北麵突然煙塵大起,說明敵人的增援部隊已經趕到。
如果不能盡快解決被包圍的孫延齡,讓自己的部隊彙合在一起,今天的結局可能非常糟糕。
“王進財將軍現在處於敵人夾擊之下危在旦夕,最後拚命的時候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兄弟們跟我衝啊——”
郝搖旗狂呼一聲,當先對孫延齡的防禦圓陣發起衝擊。
孫延齡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援軍來得如此之快,雖然處於南北夾擊之下,但是士氣大振,所有人都是狂呼酣戰,奮勇爭先。
郝搖旗要救王進財,孫龍要救兒子孫延齡。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敵我雙方的四支部隊現在分成兩條戰線,幾乎在同一時間發起了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