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世界一統(大結局)(1 / 3)

大隋的實力擺在那裏呢?就是拜占庭他們無論怎樣的去聯盟,都難逃被滅亡的命運啊,大隋的科技可謂是蒸蒸日上啊,他們發明了火炮,這使得攻城的損失更加少了,攻打一座城池隻要稍微的放上機炮便可以收降城中的人馬了。

拜占庭的皇帝現在已經是奧古拉斯三世了,他在位期間倒是政治比較開明,可惜的是生不逢時啊,若是他能夠生活在五世紀的話,拜占庭絕對可以成為歐洲甚至亞洲的強國,,但是,生活下七世紀及八世紀的過度階段,使得他是那麼的不行啊。

開元三年(也就是西曆公元698年)年邁的大隋第六任皇帝因病駕崩,奈何,楊祗的長子及兒子們死的死的。殘的殘,他隻好從孫子中立下了繼承人,他便選了年近三十歲的皇長孫楊思業繼承皇位,楊思業繼承皇位的時候,他的太曾祖父大隋的第四任皇帝楊逸現在竟然還活著,他尊稱楊逸為太曾上皇,本來想在大興城為楊逸建立一做豪華的宮殿的,奈何,被楊逸拒絕了,他選擇住在了靠山王府,那裏可是有他太多的回憶,楊逸此時的子嗣大部分都薨了,身旁也就是幾個年滿二十歲得兒子陪在身旁了。

這些人知道自己的父皇一生不容易,他們便拒絕了出去做官,而是留下來陪著這位一百多歲的老父皇。

皇帝楊思業時而還是回去給楊逸請安的,順便去詢問一下楊逸的治國方案的。有些大隋的百姓對於政治有點不滿,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想要造反的時候,突然,聽到了楊逸還活著的時候,立即取消了,楊逸在他們心中就是神啊,於是,變成了上書給楊逸,希望楊逸能夠出言“太曾上皇,曾孫想要派兵攻打拜占庭及高盧,不知道你老人家有何看法啊?”靠山王府,楊思業在向楊逸請過安之後,詢問道。

楊逸雖然年近百十歲,但是眼不花、耳不聾,他自己歸咎於自己是穿越過來的人,體製易於其他人吧,其實,他不知道的是,這還跟他所修習的禦女心經有關,,禦女心經現在已經作為皇家的寶典,也隻有當今的皇帝能夠修習,這也是楊逸為了使皇家一脈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

“哦,朕,已經多年不問世事了,這事情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這對我大隋來說可是好事一件啊。拿下歐洲之後,世界基本上算是統一了,這對世界的百姓也是一件好事啊?記住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要好好善待百姓。”

“臣孫,謹記太曾上皇的話。”

“恩,對了,狄懷英倒是不錯,往陛下,好好的重用此人,另外張柬之等人也是大才啊,往陛下善待,親賢臣、遠小人。這才是帝王之道啊。”

楊思業和楊逸一番的談話,使得他受益匪淺啊,這對他以後掌管大隋可是起了不少的作用。直到楊思業臨死的時候,都沒有忘記“百姓是大隋的根本”這句話。

公元699年,也就是大象元年,大隋的仁宗皇帝楊思業便以大將軍王孝節為元帥,帶兵五十萬分為四路直奔拜占庭而去,他們此去的目的就是要消滅拜占庭的歐洲聯軍,爭取拿下整個歐洲大陸,這場戰役被稱為“解放之戰”。事實證明,正是大隋的這場戰役,使得歐洲走上了富強的道路,也是的他們學到了東方的先進的科技技術。

最近,楊逸倒是閑來無事,可是朝中的許多大臣,沒事的時候便會來拜訪他,期望能夠求得他的一幅墨寶,他也不是那種民頑不化之人,可謂是來者不拒啊,畢竟,他都一大把年紀了,能夠有人來陪他說話,心裏還是非常高興的。

大明宮,含元殿,仁宗皇帝楊思業正在處理政事呢?突然得知了狄仁傑及張柬之等人,求見,便趕緊讓他們進來了,他還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