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 萬卷書萬裏路(1 / 2)

(正式的第二更,中午沒有看書的書友,可以去第一卷最後看一下,有一個結束語和第二卷的簡介,求支持,謝謝!)

按照剛才和老板比比劃劃的連猜帶蒙,司馬估計這茶壺裏的茶葉應該是本地產的野山茶,水肯定是山泉水,湊合在一起喝,口感居然很不錯。

除了茶的形狀因為沒有經過仔細的揀選比較難看之外,單論味道,似乎並不比“自家”茶樓裏,那動輒成百上千的龍井雲尖碧螺春之類的差許多。

當然,茶這玩意兒可不是光憑良好的口感就能做的起來。現今流行的那些“名茶”,哪個不是掛著一身光鮮漂亮的“文化”符號,還要依靠著長時間持續投入的巨額營銷費用才能支撐起來。

司馬很清楚自己的情況,基本上算是半拉子外國人。雖然東南亞,尤其是星、馬兩國,廣義上屬於華夏文化圈,但他之前在古文化方麵的了解確實很欠缺。

所以,即便他能把《茶經》背下來,可是基本屬於有看沒有懂。對於有著豐富曆史文化內涵的“茶文化”,依然算是外行中的外行,想從這個方麵找到一條讓自己的轄區普遍富裕起來的道路,恐怕比較難。

司馬覺得自己似乎已經有點進入“地方官”的角色了,喝杯茶都能讓他浮想聯翩,遠沒有了當初的灑脫,這算是當官的後遺症嗎?

正胡思亂想間,老板端著一個不鏽鋼的“盆”走出廚房。

這讓司馬苦笑不得,看這個份量,老板該不會把剛才自己指的那條足有兩三斤的臘肉全部給拾掇了吧?難道自己在別人眼裏真的如此具備“吃貨”的潛質?

--------------

不得不說,這一盆子充滿鄉野氣息、看起來花花綠綠、油汪汪的臘肉,確實非常好吃。

裏麵的小辣椒和一些不知名的植物葉子,把臘肉自身帶的肉香,最大限度的壓榨和襯托了出來。看起來很油,但吃起來卻絲毫不膩,令司馬胃口大開,相比起來,另外一盤子本來也很香的黃瓜炒土雞蛋,就被襯托的有些黯淡無光。

司馬一口氣吃了兩碗米飯,也隻吃掉了盆子裏的一小部分,這讓他大感遺憾——顯然,這玩意兒是沒法打包的,就算能打包司馬也不會調理。

好在它的味道已經讓司馬徹底忘掉了老板那點小小的狡黠心思——這一盆由客人買單的菜,僅僅是剩下的部分就已經夠他家兩天的夥食了……

買單出來重新上路,司馬還在苦笑。這兩盤(盆?)正宗土菜,如果擱到崇安,估計沒有個2、300元無論如何都下不來。

可是那位老板顯然已經是盡可能的毛著膽子,叫出了一個他心目中的天價——100元,這可是讓司馬相當的不好意思,也讓他重新對於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基層的老百姓的生存狀態有了一個新的認知。

這個老板顯然是屬於現在在網上比較熱議的“留守老人”中的一員。

這個名義上是飯店、其實是老板的家的地方,並沒有看到太多年輕人和兒童用的東西,家裏應該隻有老人一人,或者頂多再加上個老伴。

不過裏裏外外都還算幹淨,吃的用的似乎也不缺乏,感覺上這個老板平日的生活狀態應該還算馬馬虎虎——所有的食材都是自家產的,後麵的小山頭有點土地,隨便種點什麼基本上溫飽也就有了,養點子豬雞鴨,偶爾還能弄到些山貨泡點私家藥酒喝一喝,再隔三差五的接待兩桌象自己這樣的過路客……

從某種角度上講,老人家的日子,也許比大城市的每天早出晚歸兢兢業業的人們,更加健康也更加閑適。錢對於他們來說,用到的地方不是很多,所以連100元錢在他們心目中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這也許就是華夏農民最傳統、最普通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了,現代的商品經濟看起來對於他們意義並不大。

可是如果他們能一直保持著這種生存狀態也就罷了,但他們的後輩呢?年輕人自然更加向往外邊極其物質、但豐富多彩的花花世界,渴望走出大山。

顯然,自己父輩辛辛苦苦、甚至可以說是偷奸耍滑掙得的這100元,可能還不夠他們的兒孫輩,在城裏吃兩次味道營養遠不如自家土飯的肯德基……

那麼自己在網上看到的那個將要處於自己治下的、據說更加貧困的小山村,那裏的百姓的生存狀態又是怎樣的呢?

當然,司馬也知道自己這麼想,有些子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賬畢竟不能完全這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