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夜琴聲(1 / 3)

熱羅機智的把胖子丟醜,美化成英雄,而令貢康村全體村民恭敬後,才領著定親的眾人,進入蓋瑪鵑姆家裏。

按照當地習俗(整個西藏十裏不同俗,村村有規矩,其風俗五花八門),待嫁的姑娘,是不能與定親的人相見的。

她要躲起來,她在自己閨房內,擺上她平時穿戴過的首飾、服裝、鞋及用品。

熱羅首先將五色哈達,獻在這些衣物前;再將自帶的金碗中,倒上自帶的酥油茶;將自帶的純金(窮人家都是獻上木碗、銅杯)護法杯內,斟滿自帶的青稞酒。全部獻在衣物前,再對衣物上,撒上青稞麥,以示見麵。

然後,熱羅讓眾兄弟,將一百萬兩黃金、五十萬兩純銀、五十馱子的珠寶,全部放在大廳的地上,打開包裝,令全場差點觸電而亡。

姑娘家是當地富戶,又經常在場麵上,與各類富貴人打交道;盡管如此,也從未見過這種排場。

這些金銀珠寶,恐怕能買下他們千百萬個村莊;當然啦!這些全是四大金剛,及一萬多名康巴漢子,用命換來的。並不是熱羅家的財務,一件也不是!因他家是農牧民,就是牛羊多、土地多;根本沒什麼金銀珠寶。

“天哪!早知道嫁個女兒,得這麼多財寶;我不該生三個兒子,應該生三個姑娘!”姑娘家的親戚在咽口水。

——這叫“俄仁”,意為“喂奶錢”,是對未來嶽父嶽母撫養女兒的酬答。當姑娘家收下彩禮後,雙方將請來的****巫師(藏語叫“安巴”),或卦師,請出來當眾打卦,擇日舉辦婚禮。

儀式結束後,大家席地而坐(有坐墊),大碗喝青稞酒,大塊切牛羊肉;吃飽喝足後,全體起立跳舞唱歌。

跳累了、唱累了,再坐下喝酥油茶,或吃牛羊肉,一直吃吃喝喝、蹦蹦跳跳直至深夜。

三個月後的初十日,寧瑪派高僧高舉唐卡佛像圖,代表熱氏家族前去迎親,在隊伍的最前麵開道。

因為,西藏社會的每個層麵(上自國王大典、下至黎民百姓家任何小事),都必須請寧瑪派高僧(佛教進入西藏前,一直是雍仲苯教(即俗稱的****)高僧)主持。

熱羅家的親戚,牽著懷駒的母馬——此乃為新娘準備的坐騎。

騾夫趕著馱載彩禮騾馬,當地結婚時,一般不用犛牛馱彩禮,因犛牛有角,怕新娘嫁過去後,像母虎一般凶惡或抵人。

因新郎不能親自去迎親——這樣會將男方的福報,全部流到女方家裏去了。佛教與****(黑派雍仲苯教),都特別注重這種緣起,又如我把天地間巨大的財富信息(即“央”),全都注入《大宋神通王》這本書的字裏行間,長期閱讀此書的人,自然開闊心胸、增廣見識、心與福合,漸漸百事皆順、財富增長!這就是我寫此書的緣起。

八兄弟在隊伍的周圍,以防野蠻人搶婚。

蓋瑪鵑姆的阿爸阿媽,禮請的酒女及領歌者,必須是父母雙全、自己才貌出眾的未嫁小姑娘,在迎親隊伍必過的路上,設立108個酒站迎接。

當熱羅阿姐、阿妹及同村的兄弟姐妹們,來到酒站時,美麗漂亮的酒女們,左手拇指與食指,輕觸金黃色銅酒杯,右手的銅壺慢慢斟滿青稞酒,微笑著躬身遞給迎親的隊伍。小夥子們總是嬉皮笑臉的摸一下玉手,再接酒杯,看著笑如桃花的美女們,無論敬多少酒,都願一路喝下去。

蓋瑪鵑姆父母,在沿途設108個酒站,每站108位姑娘;窮人家隻設八個酒站,每站八位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