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竹鼠VS響尾蛇(2 / 2)

殺死了幼崽之後,母竹鼠反而不再嘶吼了,對緊貼上來的公竹鼠也不再像之前那樣抗拒。兩個家夥“哇~~~哇”的叫了幾聲,同時將頭部碰在了一起,作耳鬢廝磨狀。

“看來這兩個家夥真的是地球上竹鼠的祖先了,它們保持了同樣的生活習性。”看到這令人驚訝的一幕,牛大力喃喃自語道。原來,牛大力在非洲探險的時候,就發現了竹鼠這樣的特性。那就是當陌生的公竹鼠進入帶幼仔的母舍時,雖然母竹鼠開始會竭力反抗。但是當公竹鼠將幼仔咬死後,母竹鼠就會屈服,從而和公竹鼠同居。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母竹鼠的這個習性並沒有什麼過錯。但是作為人類,未免會將竹鼠妖魔化。在非洲和東南亞,就有不少土著人對竹鼠這種生物深惡痛絕。其實在牛大力看來,母竹鼠的行為隻是天性,是無可指摘的。

兩隻竹鼠在一番交流之後,似乎是訂下了終身,它們一前一後就要向洞穴中鑽去。

牛大力見時機已經成熟,對小花輕輕招了招手,貓著身子緩緩向前靠近。一步、兩步、三步……隻要再前進十米左右,牛大力就有把握在對手反應過來之前,攻擊到其中一隻了。

可就在這時,兩隻竹鼠的身後突然傳來了一陣“嘶嘶~~”的聲音。牛大力嚇了一跳,連忙伏低了身子,試圖將自己和小花隱藏起來。

幸運的是,那“嘶嘶”的聲音吸引了兩隻竹鼠全部的注意力,使得它們漏過了離得更近的牛大力和小花。

牛大力透過瞄準鏡向前望去,隻見一隻五米多長,直徑超過二十公分的灰不溜秋的蛇正快速向兩隻竹鼠遊來。這條蛇的尾部不時擺動著,上麵有一串環狀物,這些環狀物就像一串幹燥的中空串珠。在這條蛇搖晃尾吧的時候,這些響環互相摩擦震動空器發出“嘶嘶”的聲響,這就是剛剛牛大力所聽到的聲音的由來。

“白堊紀就有響尾蛇了嗎?”牛大力看著對峙著的竹鼠和蛇,暗自好奇道。

對牛大力來說,響尾蛇這種生物是非常熟悉的了。無論是北美洲最常見的木紋響尾蛇,還是生活在美國西部幾個州的草原響尾蛇,甚至是極為罕見的菱斑響尾蛇,他都曾經遇到過。但是,沒有一條響尾蛇有眼前這家夥這麼大的。這讓牛大力吃驚不小。

牛大力小心地拔出了瑞士軍刀,狙擊槍雖然準頭可觀,威力也不小。但是要想對付眼前這條巨蛇,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牛大力很清楚,蛇的身上除了眼睛和心髒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弱點。

這其中,眼睛很好理解,所有動物都是要害。而蛇的另一個要害部位心髒,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大家都聽說過打蛇打七寸這句話,這所謂的“七寸”,其實就是蛇的心髒,這一點是牛大力早就知道的。

但是,要想在十多米的距離內,穩穩打中這隻不停移動著的蛇的這兩個關鍵部位,牛大力是一點信心都沒有。

就在牛大力還在猶豫的時候,場中情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兩隻竹鼠竟然在麵對比它們大了許多的掠食者麵前,主動發起了攻擊,這完全出乎了牛大力的預料。

隻見那頭公竹鼠猛地向前一躥,躲過了這條白堊紀巨型響尾蛇的大口,一爪子抓到了對手身體中段的側部。這條響尾蛇顯然是對公竹鼠的攻擊準備不足,被一下抓出了三道傷痕,疼得它連連翻滾著,想要擺脫對手的糾纏。

看到公竹鼠一擊立功之後,母竹鼠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它的體重和力量雖然不及公竹鼠,但是其速度更快,突襲能力也更強。母竹鼠覷準了機會,在響尾蛇掉頭攻擊那隻公竹鼠的時候,狠狠一爪子抓到了響尾蛇頸部。

這一下,雖然沒有公竹鼠留下的抓痕那麼深,但是長度卻更長。可憐的響尾蛇疼得“嘶嘶”直叫,不停搖晃著身體想要麵相其中一個對手。

然而,兩隻竹鼠似乎有足夠的對付這條響尾蛇的經驗。它們利用自己的速度和敏捷性,不停地繞著響尾蛇打轉。隻要它們感覺到進入了危險距離之後,寧可退開,也不貿然進攻。

這條響尾蛇雖然牙齒中含有劇毒,可是卻無法咬到對手,反而被兩隻竹鼠輪番攻擊,搞得狼狽不堪。漸漸地,這條響尾蛇似乎看出了情況不對,萌生了退意。這家夥用力一甩尾巴,就要向後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