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債內幕:黑道?白道?灰道?
大視點
作者:崔小明
“隻要你的債權合同、欠條、抵押合同等手續齊全,而且有對方的聯係方式,這筆錢我就一定能要回來。”電話那頭,自稱經驗豐富的一家調查公司業務經理向筆者誇下了海口。
“再次跟您確定一下,我們的要賬方式絕對合法,僅通過聊天的方式就能幫您把錢要回來。”一見麵,這位身高至少1.8米、體格魁梧、一口東北口音的業務經理王雲生(化名)向筆者保證說。
王雲生今年36歲,8年前來到北京就幹起了討債這個行當。而在此之前,他已經在安徽、廣東、浙江一帶幹過幾年討債的事。用王的話說,“我一年接的項目沒有上千個,也至少有七八百個。”
“我們這一行是高風險職業,也是高利潤行業。沒有身高優勢、派頭氣勢、膽量氣魄是不能幹這一行的,危險無時無刻不在。所以我們這些人都必須抱著‘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個信念才能堅持在這一行幹下去。”
中國有案可查的第一家“討債公司”誕生於上海。討債本是個古老的行業,自古就有人靠討債謀生。但是不管存在了多久,叫法怎麼變更,“討債公司”從來就未能大大方方地走在陽光下,但似乎有越來越“火”的趨勢。
要靠公安、銀行、電信部門的朋友
跟筆者麵談之前,王雲生剛剛收債回來,他一臉輕鬆的樣子表明這筆債收得比較順利。“我們五六個人再加上債權人,往欠債人的公司辦公室一坐,沒說幾句話,該欠債人就嚇得趕緊把錢還了。”說完,王雲生輕鬆地吐著煙圈。
通常,公司討債的操作程序是:找人——鎖定目標——催債——還錢。王雲生介紹說。其中“找人”和“催債”是最困難的兩個環節。
在欠債者躲藏的情況下,查電話和查戶籍是討債人慣用的手段。王雲生自述在公安局、銀行、電信部門有不少朋友,他會先打電話給公安局的朋友,讓他根據欠債人的姓名查出欠債人戶籍上的原住址。
然而,也有失手的時候,一些債務人是鐵了心要躲賬,早就搬了家。因此討債公司就根據債權人提供的電話號碼,找移動、聯通或電信局的朋友調出欠債人的通話記錄,然後就開始分析債務人最近的一係列動向和想法。
“不過現在最常用的是手機定位係統,利用手機號就可以立刻查到目標所在地。”王雲生自誇道。
“這一切都得依靠公安、電信、移動朋友的‘幫助’,通常情況下,客戶需向我支付5000元的前期費用,這筆錢不是我的勞務費,是用來‘孝敬’我的那批提供信息的朋友的。”王雲生說。
暴力手段經常會用的
“討債有很多方法,我們首先會找到欠債人的公司或住所,給他點心理壓力就行了。”王雲生說,“但是討債肯定少不了‘暴力’”。
王雲生記得在安徽合肥要債的時候,“把一個死都不願還錢的人捆在樹上,大夏天的,那人被蚊子咬得實在難受,最終許諾通過借錢也要把欠的款還清。”王雲生說。
“逼債的方式有多種,隻要不弄死人,我還把一個欠債人捆起來放在深秋時冰冷的河裏,等到他凍得全身哆嗦,渾身無力時,自然就答應還錢了。”王雲生自述道。
說起自己成功的案例,王雲生介紹經驗:“讓對方時刻處於心理緊張的狀態,總有崩潰的一天。”
“有時還會遇到更難的事,有的人真的是要錢不要命,這時候則需要‘雙管齊下’。”王雲生說。
“你的命不值幾個錢,總也得為你們家的人考慮一下吧!”王雲生曾夥同幾個幫手在將欠債人一頓暴打之後發出了威脅。在他看來,這種“在心理和身體的雙重攻擊下和對本人和家人的雙重恐嚇下,欠債人自然會乖乖還錢”。
討債還得留後路
十六七歲就出來闖蕩社會的王雲生,沒少吃苦,在社會底層裏當過保安、做過服務員、替別人做過打手,被無數人騙過,也騙過無數人。
王雲生說現在的要賬方式收斂了很多。“說不定今天的欠債人就變成了明天的債權人,所以既然要做回頭客生意,就得給自己留好後路。現在用得最多的方法是軟磨硬泡和恐嚇。因為出了事兒了,不僅拿不到勞務費,我們還得‘蹲班房’,最後還得拿錢來擺平一下公安部門,得不償失。”
“我們調查中心也是經過工商局注冊的,是合法公司。因此你大可不必為此而恐懼。”怕筆者擔心,王雲生再次強調了公司的合法性。筆者後來在北京市工商局的網站上查詢了該公司的注冊信息,該公司確實經過合法注冊,注冊資金僅為10萬元人民幣,所述經營範圍是市場調查、經濟貿易谘詢、技術推廣服務,完全沒有討債的意味暗含在裏邊。
為了讓筆者相信他們的生意絕對合法,王雲生拿出了一份《商賬代理谘詢勞務合同》,甲方是債權人,乙方是該調查中心,乙方保證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行使各項權利,如發生強製清收,暴利綁架等治安、違法案件,均與甲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