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陳兵一千萬八國聯軍,與西方兩千一百萬聯軍對峙在鶴頂國與來鳳國邊境。
莫得事看到眼前一千萬大軍,心裏想起先頭八百萬部隊的命運,那裏麵有自己的弟弟三王子莫得氣。
複仇心切的西方聯軍,多次發動攻擊,每一次都讓對方的大營後退十裏以上,給己方的感覺就是下一次對手會崩潰。
於是一次又一次加大攻擊的淩厲。
而且對方陣營裏時常有軍隊偷偷離開,莫得事知道對方也是聯軍,估計有國家害怕西方聯軍,帶領本國的兵馬逃跑。
因而莫得事對於這次戰事的勝利,信心滿滿。
對於這個情況,李伯陽後來也是困惑不解,常言道,前事之鑒後事之師。
這些西方人,咋就老是不會總結之前那些失敗的原因呢?
直至某一天早上,莫得事預備再一次發動更強大的攻勢,結果發現對手已不在原有陣地上,連帳篷都來不及收拾,所有信息表明,對手已倉皇往西北方向逃跑。
莫得事率領大軍拔腿就追。
一路上抓了不少對手的將士,都是些害怕打仗的逃兵,這些人直指李伯陽逃向一個名叫鶴鳳池的地方。
......
鶴鳳池是鶴頂國與來鳳國交界處一座大山上的大湖,麵積有方圓五十裏,波光粼粼風光旖旎,是一個怡情的好去處。
小青帶領十萬將士,在鶴鳳池的一端,正不分晝夜挖掘。她與少爺李伯陽約定好,在李伯陽元年六月十六日黃昏沙漏五點鍾,準時掘開鶴鳳池,放出這五十裏方圓的滔天湖水,淹沒來勢洶洶的西方大軍。
眼見太陽已是西斜,小青從懷裏拿出沙漏瞧瞧,正是五點鍾。然後揮手下令掘開堤壩放水,眾將士奮力掘開鶴鳳池最後一層大堤,沒有了約束的湖水洶湧奔騰而湧出,順著山勢,呈千軍萬馬之狀,雷霆萬鈞向前方肆無忌憚奔流。
莫得事率西方大軍奮力追趕李伯陽的軍隊,路上隨處可以看到李伯陽隊伍的丟盔棄甲,越發堅信李伯陽的隊伍已是倉皇而逃,失去鬥誌無心戀戰。
於是加快追敵速度,太陽西斜時來到一座大山前。據路上抓住的俘虜認定,這座大山名為鶴翼山,橫跨鶴頂國與來鳳國境內,綿延八百餘裏,山上有湖叫鶴鳳池。
跨過這座山,便是來鳳國京城。
莫得事以此判斷,李伯陽往這個方向逃跑,肯定是想依據山勢隱蔽,回到來鳳國京城,做負隅頑抗。
有了這個判斷,也就不急於追擊,就地紮營,等明日再作打算。
傳令之下,兩千一百萬大軍停下腳步,將士們拿出器械,紮營的紮營埋鍋的埋鍋,鶴翼山腳下沒有了往日的寧靜。
然而山上似乎比山腳下更喧囂,傳來巨大的轟鳴聲,由遠至近越來越響,仿佛上麵在山崩地裂。
這樣巨大的聲響引發山腳大軍注意,紛紛停下手中活兒,望著山上麵麵相覷,心裏都在猜測山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很快答案出現在人們麵前,滔天巨浪裹挾著海量泥石樹木,從山上呼嘯奔騰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