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3枚一級勳章的47位開國上將功勳榜(四)
將帥傳奇
作者:歐陽青
張宗遜:起步三灣 禦衛黨中央 名震大西北
在開國上將中,張宗遜的革命資曆、職務、威望、戰功等綜合指數算是數一數二的。
在47位榮獲3枚一級勳章的上將中,張宗遜的入黨時間之早排在第五位,他是參加過第一次北伐戰爭的4人之一,是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5人之一,是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過曆次反“進剿”、反“會剿”、反“圍剿”的4人之一,是有黃埔軍校學曆的7人之一,而他的年齡在47人中則不算大,排在中間的位置,可謂資曆深厚,年輕有為。
張宗遜原本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後因成績優秀,被歸入第四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張宗遜曾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營第六連連長。1929年3月紅四軍擴編時,張宗遜升任第三縱隊第六支隊副支隊長,不久,又升任支隊長。1930年10月,紅一方麵軍建立師的架子時,張宗遜任紅十二軍三十六師師長。1932年12月,又升任新建的紅十二軍軍長。這是他在紅軍時期的最高職務。
秋收起義之初,張宗遜作為六連連長帶領連隊衝鋒陷陣,英勇作戰,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三灣改編後,張宗遜調任特務連副連長。特務連的主要任務是護衛毛澤東和團部,張宗遜帶領一個排,專門擔負毛澤東的貼身警衛。除了護衛毛澤東,他還肩負著收集情報的重要任務。朱毛井岡山會師前,就是因為張宗遜從幾張舊報紙上看到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部隊餘部在贛南山區活動的情況,並及時報告毛澤東,毛澤東才作出了決斷。
在創建井岡山和中央革命根據地過程中,張宗遜一直在毛澤東率領下行動。因此,當毛澤東遭受“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排擠時,張宗遜也受到了牽連,1934年春被免去了師長職務,派往紅軍大學學習。長征之初,身處逆境的毛澤東仍為張宗遜說情。後來,在周恩來的幹預下,張宗遜被重新起用,先是擔任中央縱隊參謀長,很快又調任紅三軍團主力第四師師長。在彭德懷直接指揮下,張宗遜率部強渡湘江、攻克遵義、四渡赤水、奪占婁山關,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7年初,知人善任的毛澤東調張宗遜擔任中央軍委第一局局長,主管作戰、文秘、機要、警衛和行管等工作。因為張宗遜是陝西人,對陝北的風土人情都很熟悉,他到任後,便奉命為軍委機關遷往延安打前站。於是,張宗遜率警衛團一部及先遣人員,騎馬星夜趕往延安,劃分了各單位的駐地,布設了警戒,製訂了遷移方案,後返回保安呈請毛澤東審定。毛澤東感慨地說:“十年前你護送我上井岡山,現在又護送我去延安,這是緣分啊!”
1937年1月至7月,張宗遜在毛澤東直接領導下,協助處理軍委總部的日常軍務。他認真上傳下達,成了連接紅軍各大單位的中間環節。在工作中,毛澤東對張宗遜有了更深的了解,覺得他誠實、厚道、勤奮、謙虛。張宗遜則從毛澤東那裏學到了做人處事的要訣。他們相互間建立了更深的信賴和友誼。
抗戰之初的1937年8月上旬,張宗遜擔任紅二方麵軍第二軍團第四師師長。下旬,紅軍改稱八路軍後,賀龍擔任一二○師師長,負責的軍務更多,而接替他直接抓第三五八旅的將領人選就非常重要。為此,賀龍提出,請毛澤東指派一位從井岡山成長起來的將領,擔任三五八旅旅長。經過反複協商,毛澤東最後確定由張宗遜擔任這一重要職務。
抗日戰爭時期,張宗遜率八路軍三五八旅,轉戰於晉西北、五台山、大青山和冀中平原,廣泛開展遊擊戰,參加了雁門關伏擊戰、滑石片伏擊戰、邢家莊戰鬥、黑馬張莊伏擊戰、齊會戰鬥、陳莊戰鬥、米峪鎮遭遇戰、田家會戰鬥、百團大戰等一係列著名戰鬥,顯示出八路軍名將的風采。
滑石片伏擊戰時,張宗遜以第七一六團設伏主攻,以第七一四團打援。他強調兵貴神速,要部隊突出一個“快”字。經一夜激戰,我軍連續擊退日軍的5次反撲。戰至次日拂曉,一舉消滅日軍700餘人,生俘21人,僅有10餘人逃跑,繳獲眾多。
米峪鎮遭遇戰時,張宗遜開始打算在該鎮以北大夫莊附近設伏殲敵。不料,米峪鎮日軍未動。於是,他大膽改為主動迎敵,以主力部隊向米峪鎮開進,準備在遭遇戰中殲敵。果然,我先頭第七一四團進到曹家掌時與日軍遭遇,該團先機擊敵。接著,第七一六團也投入戰鬥。日軍遭重創,奪路突圍逃跑。張宗遜立即調整部署,再次將該股日軍包圍。經激戰,殲日軍500餘人。此戰,是八路軍一二○師回師晉西北後取得的第一個殲滅戰勝利。
解放戰爭之初,張宗遜先後擔任晉綏野戰軍第一縱隊和西北野戰軍第一縱司令員。他率部先進行西華池攻堅戰,擊斃號稱胡宗南“四大金剛”之一的第四十八旅少將旅長何奇。接著參加延安保衛戰。爾後,率部參加了青化砭、羊馬河和蟠龍戰役,三戰三捷,為先後活捉敵第三十一旅少將旅長李紀雲、第一三五旅少將代旅長麥宗禹、胡宗南“四大金剛”之一的第一六七旅少將旅長李昆崗,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