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辯(1 / 3)

第二天清晨,徐秋澗剛起床,還未來得及吃早飯,宮裏就派人來傳話,讓他進宮麵聖了。這傳話的是個小太監,對徐秋澗十分客氣。

看來這宣德帝對他的能力還尚且存在懷疑,竟隻派了宣旨傳話小太監,顯然並未將他看在眼裏,徐秋澗不禁一陣苦笑。徐秋澗趕緊換了身官袍,跟隨小太監,一路來到了皇宮,巍峨紫禁城遠看倒是宏偉壯闊,但身臨其境之後倒似乎一切都變得那麼平常了,正應證了唐代詩人杜甫的一句詩--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小太監將徐秋澗帶到了一座建築前,建築正門之上寫著‘奉天門’三個大字,徐秋澗知道這就是明宣宗早朝聽政的地方了。

具史料記載,明成祖在位時,曾建有三殿,即奉天殿,華蓋殿和謹身殿,這奉天殿原本是用來皇帝早朝聽政用的,但維持時間不長,在建成投入使用僅四個月後,便被雷擊致火,燒毀了。明成祖便看做是上天對他發動靖難之役後大興土木修建行宮的懲罰,便沒再重建,將早朝聽政的地點改在了奉天門,後明仁宗和明宣宗都有重新遷都南京的意願,都未重建,直到正統(即明英宗)年間才重修的三殿。

所以當前明宣宗自然仍在這奉天門聽政,跟著小太監來到了奉天門外,想必裏麵便是金鑾殿了,當然還沒聽到明宣宗明確的召見前,他還不能貿然進去。

“徐大人!您就暫且侯在這裏,一會皇上便會宣旨讓你進去了,小的還有事,便先行告退了。”小太監對徐秋澗客氣的告了別,便離開了。

徐秋澗在門外靜待著裏麵的宣旨,很快半柱香時間過去了,仍沒聽到宣旨,想必明宣宗還在和大臣們議論其他事。又等了半柱香的時間,一聲偏遠的朗聲從裏麵傳了出來;

“宣渠江縣知縣徐秋澗覲見!!!!”

緊接著一個接一個相同的聲音從裏麵由遠極近傳了出來,知道奉天門外的一個侍衛朝他喊出了同樣的話時,他才踏步邁進了奉天門,奉天門實質性隻是一個建築形式的大門,離真正的金鑾殿還有一斷距離,不過站在門內,已近能看見金鑾殿了,甚至還能看清裏麵大臣們熙熙攘攘的身影。徐秋澗從容邁步,來到了大殿之內,在文武百官關注的神色中走到了大殿正中央,才不慌不忙的跪在了地上,朗聲道:“微臣徐秋澗奉旨進宮朝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徐秋澗低沉著腦袋,看似雖很從容,但要說他此時心裏不緊張那是假的,畢竟這是他第一次進宮朝聖,甚至剛才進來時,連明宣宗長啥樣都未看清。

“抬起頭來!”

高堂之上響起一陣低沉而又帶渾厚的聲音,徐秋澗知道,這就是明宣宗的聲音。不禁緩緩抬起了頭,正對上明宣宗那雙犀利的眼神,徐秋澗眼角微微一跳,但表現並未失態。目光反而若有若無的在明宣宗身上一陣探索。明宣宗身作五爪金龍跑,頭戴金龍冠,三十來歲的麵容確有幾分英挺, 身體微微有些發胖,看來是繼承了一部分他老爹的基因,據說他老爹明仁宗是個大胖子,胖的幾乎坐立都要人扶著,另外還犯有腳疾;這也是明成祖為何一直不喜歡他老爹明仁宗的原因之一。

“你就是徐秋澗?”明宣宗是對徐秋澗的從容變現有些詫異,不禁加沉了聲音問道。

“正是微臣!”徐秋澗雖有幾分緊張,但人表現的從容不迫。

“不知你今日有和膽識敢來此金殿之上啊?”明宣宗一針見血的道,目光則饒有趣味的在徐秋澗身上瞟了瞟。

“不知皇上又為何會應允微臣這麼一個七品芝麻官上這金鑾大殿上呢?”徐秋澗卻不答反問道.

明宣宗顯然是氣不過他上進殿麵聖的要求,故此才這麼問的。今天徐秋澗可不想屈服於明宣宗的龍威之下,這治世之能君想必也不是那小肚雞腸的人,今天萬不能丟了麵子,幹脆來個置死地而後生,今天他就大膽一回,看這明宣宗會作何表現?

“你...”明宣宗一怔,突然又大有深意的笑了起來,道:“好!果然有氣魄,不過希望一會你最好能拿出一個朕正滿意的答案,否則你是知道欺君之罪的後果的。”說著,明宣宗笑容一凝,又繼續道:“行了!你知道朕為何今天會破例允許你上這大殿之上,我們也不多說廢話了,北漠瓦剌三日前派使者拿來信函,要朕將開平府以北的大片草原租借於他們,你說朕是租得還是租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