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邊關之急(二十四)(1 / 2)

半個時辰後,徐秋澗從華嶽的房間裏走了出來,明宣宗和於謙等人已經侯在了門外,見徐秋澗出來,都高興的迎了過來;

“愛卿!朕剛才已聽於愛卿他們說了,此戰之勝,你功不可沒啊!”明宣宗欣喜的拍了拍徐秋澗的肩膀。

“皇上過獎了,微臣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徐秋澗拱手道。

“沒過獎,沒過獎,朕可不是誇你,朕隻是實話實說而已。”明宣宗笑道。“對了,剛才朕聽將士們唱的那一陣激昂的歌聲,聽常旬說也是愛卿你教給他的,究竟是什麼歌啊?聲音嘹亮,氣勢雄渾,大大長了將士們的士氣啊!此戰之所以能取勝,朕相信都是因為有這首歌的緣故!”

“皇上言重了,今日實乃皇上指揮有方,若沒皇上的親臨現場,將士們的士氣也不足以發揮到如此淋漓盡致的地步!”徐秋澗道。

“行了!愛卿也不必恭維朕了,這其中的緣故,朕還是看的出來的!不過愛卿你教他們唱的這歌,確實挺好聽的,又能帶動將士們的士氣,可有名字?”

徐秋澗微微一陣沉吟,“就叫精忠報國吧!”

午時剛過,韃靼大軍再次發動了進攻,不過在守關將士經過兩個多時辰的英勇抵抗下,韃靼大軍還是沒能攻破居庸關,悻悻撤兵了。

大戰結束後,又已是夕陽黃昏,刀疤男靜靜拄在一處山頭上,仰望著居庸關,此次他的心情有些複雜,甚至還有些害怕,自己這邊的兵力數倍於敵軍,本來可以輕鬆攻下居庸關,但經過一天的苦戰,還是沒有攻下來,他終於明白,自己確實太過輕敵了,他有些後悔之前的決定了;

他們兵行險招,深入大明腹地,本就是遠土作戰,十分危險,撇開糧草問題,最害怕的就是對方援軍趕到,到時弄不好就會滿盤皆輸。

所以能在最短的時間裏攻取居庸關便至關重要了,然而奈何對方已經成功的為他們的援軍爭取了一天的時間,這讓他感到十分的不安和憤怒,不禁重重一拳砸在了身旁的一顆大樹上,頓時將樹幹砸出了一個大坑。

“你回去叫他們休息片刻,晚上繼續進攻,天亮之前一定要攻下居庸關!”刀疤男下意識對身邊的一個韃子說到。

“這……”那韃子卻微微一陣遲疑,“軍師可否明日再下令進攻!今天一天下來,將士們已經精疲力竭了,再度強攻恐怕也隻會徒增傷亡!”

“怎麼?你有些於心不忍了嗎?”刀疤男冷冷的看了那韃子一眼。

“不是!屬下沒這個意思!”

“沒這個意思就好,記住!你的命是我救的,你就是我的人,咱們跟韃靼不是一路人,他們的人去送死,咱們不用覺得可惜!隻要攻下居庸關,即便他們的人死光,又與我們何幹?”刀疤男冷冰冰道。

“是!屬下記住了,這就下去通知他們……”那人說著,便匆匆下去了。

子夜十分,居庸關的烽火台再次亮起火苗,所有守關關將士不得不再次打起精神,和韃靼敵軍進行頑強的攻防戰;

這次韃靼大軍選擇的是明宣宗和於謙所指揮的居庸關西麵,看到烽火,兩人便匆匆上了指揮炮樓,於謙不用說,很有幾分軍事天賦,在指揮調動上做的很到位。

明宣宗雖然在指揮上不如於謙,但他是皇帝,本身就能鼓舞眾軍士們的士氣,在加上他親自敲打起了身後的大鼓,為下麵的守關將士們壯威,更能讓守關將士們上下齊心了。

轟隆隆的鼓聲,配合激昂的戰歌,再次將守關將士們的士氣激發了出來。

徐秋澗和常旬在自己負責的炮樓上仔細瞭望著,即便沒發現敵軍的蹤跡,他們也不能離開,畢竟這邊隨時都有可能會有敵人來犯。

但他們的炮樓下隻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人,大部分人調去明宣宗和於謙那邊了。

時間很快又過了一個時辰,徐秋澗依舊神情專注的目視著一切情況,但不遠處的常旬似乎有些站不住了,不多時,便見他匆匆下了炮樓,招呼著那邊僅有的一些守關將士,急忙趕向了明宣宗和於謙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