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徐秋澗的聲音起到了作用,一幹剛準備給張輔施禮的大臣,隨即朝他看了過來。
“原來是徐大人來了,昨夜張老將軍班師回朝!今天皇上便急著喚我們早朝!多半是要表彰張老將軍此次擊退韃靼!說來此次戰事,你也功不可沒,想來皇上必然對你也會大加賞賜!”一見是徐秋澗,當即就有大臣開口道。
“是啊!此次居庸關之危,好在有徐大人和於大人你們倆力主皇上禦駕親征,才得以化解!況且連張老將軍能得以出征,也是徐大人你向太後推薦的,可謂是功勳卓著啊!”又有大臣開口道。
徐秋澗暗道,這些人之前還為避戰禍在朝堂上主張明宣宗遷都南京,現在見戰事結束,就立刻便轉變了話風,當真是望風駛舵。
可見他們此時的話不免有溜須拍馬之嫌,徐秋澗自然不會理會,目光一直正對著老將軍張輔。
張輔顯然也知道徐秋澗,曾在朝堂上他們已經有過數麵之緣了,但對於這個年輕的後生,他一直抱著褒貶參半的看法,畢竟對方實在太過年輕,就深的皇帝信任,而且還成了幾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錦衣衛指揮使,再者他是武將,對文官本就存在先天性的看法!因此對徐秋澗,他談不上討厭,但也說不上喜歡。不過剛才聽說此次自己出征,是徐秋澗向太後舉薦的,多少還是有些感激。
“據悉此次禦敵,徐大人也出力不少,其功勞亦是不小,真可謂後生可畏!介於你對我這把老骨頭的推薦之舉,老某深切感激!但老某一向不喜欠人恩情,所以一會朝堂上,皇上若真對老某有所賞賜,老某一律不要,並向皇上請示,將我的賞賜盡數歸徐大人所有!”張輔望著徐秋澗,侃侃說到。
徐秋澗微微一怔,哪裏聽不出這張輔話裏有話,顯然對方不願自己打交道,這麼說,無非是急著跟他撇清關係呢!這讓徐秋澗心裏很是無語,正想說些什麼,突然朝堂內傳來一個太監聲音;
“早朝開始,請列位文武大臣進殿!”聲音尖銳悠長,一聽就知道是王振的。
一幹大臣聞聲,隨即紛紛步入了朝堂,徐秋澗也隻好跟著一起邁步而入了。
跟之前一幹大臣預料的差不多,早朝之初,明宣宗麵帶喜色,對張輔此次得勝回來,大加讚賞了一番,無非是說其老當益壯,風範不減當年之類的話,順便捎帶也誇獎了徐秋澗一下。
然而對賞賜之事,明宣宗卻是隻字未提,這倒讓一幹大臣為之大跌眼鏡,尤其是老將張輔,自己此次好歹也打了個漂亮的大勝仗回來,多多少少也應該得些賞賜才是,況且剛才在朝堂外,他還信誓旦旦許諾過徐秋澗,要把自己的賞賜盡數給對方,如今看來,豈不是成了天荒夜譚,這讓顧惜麵子的他,老臉上多少有些掛不住,幾次都想出言向明宣宗索要賞賜,但每次都是欲言又止,不好開口。
徐秋澗在朝堂上對張輔的言行舉止自然看得真切,心裏不禁對張輔有些同情,對他來說,明宣宗苛扣賞賜的行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他早有心裏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