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兩全其美(1 / 2)

見明宣宗已然動怒,苟錢哪裏還不敢聽,當即叩首道:“微臣記住了,微臣方才並非針對徐大人,確實隻因徐大人戰前和戰後的主張不同略感好奇,才固此……”

“住口!徐愛卿一心為朕,你竟還敢對他心存猜疑!”明宣宗自然看得出這苟錢還在有意針對徐秋澗,不禁又怒斥道。

苟錢見狀,身子不禁一哆嗦,趕緊閉口不言了。

見死胖子苟錢遭明宣宗訓斥的不敢言語,徐秋澗心裏大是痛快,隨即對明宣宗拱手道:“微臣多謝皇上厚愛,言歸正傳,對於目前是戰是和的利弊關係,微臣已經於列位大人做了分析,綜上所述,以微臣之見眼下我大明確當與韃靼冰釋前嫌,再修盟約得好!”

“這……”聽了徐秋澗的話,明宣宗雖心裏高興,但麵上卻顯得有些為難了,因為滿朝文武似乎仍對徐秋澗剛才那番話保留著意見,此時正交頭接耳的議論紛紛。

也就是說,在場官員中目前隻有徐秋澗一人支持接受韃靼議和,身為皇帝,他自然不能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僅聽取徐秋澗一人的建議!當然他也想過力排眾議堅決支持徐秋澗,但這無疑將他和徐秋澗陷入眾矢之的,日後少不了被朝臣非議!

徐秋澗在朝堂下,似乎也猜到了明宣宗的難處,隨即麵向正在議論紛紛的滿朝文武,開口道:“徐某知道列位大人多少對我的主張存在些看法,也知道諸位大人之所以不願此時和韃靼再度盟好的緣由!歸其症結,是諸位大人不甘我大明在受番邦欺淩後,如此隨便就與之議和!說來也為我大明天朝的聲譽著想,如此,徐某倒有一法可以兩全,不知各位大人可願意聽啊!”

徐秋澗的話顯然說到一幹大臣的心坎裏去了,不禁都好奇的望向了徐秋澗,明宣宗更是麵色一喜的道:“徐愛卿就別賣關子了,快說來聽聽!”

“其實很簡單,韃靼不是想與我大明盡快言和麼!皇上隻需對韃靼大汗下一道聖旨,讓其親自進京與皇上你麵談議和之事即可。”徐秋澗說道。

“咦!這倒不失一個好辦法,韃靼大汗雖是番邦之主,但我大明本就是天朝上邦,皇上若召他進京商議議和之事,確實能彰顯我大明天朝的身份,如此也顧全了我天朝聲譽!”聽完徐秋澗的話,當即就有大臣點頭道。

“沒錯,而且這法子還能試探韃靼大汗是否真心與我大明求和,若他肯來,定然是真心與我大明言和,到時再與他談論恢複互市之事也不遲,若他不肯來,必是無心求和,到時我大明又何必再與之恢複互市,直接切斷其一切物資來源,讓其永遠難有東山再起之日。”又有人說到。

徐秋澗聞言,心裏不禁一陣暗笑,這些官員大多隻圖一時口快,怎知說得輕鬆做起來難,這所謂互市,無疑就是兩國之間的貿易來往,但凡兩國有戰事發生,波及生意往來,必然都是互傷的,此時的大明朝雖是政通人和,百姓富庶,但相對於唐宋時期,明朝的經濟仍舊很是凋蔽。而身處漠南的韃靼,雖然地脊民貧,可也曾為大明朝帶來了不少利益,若長久中斷互市,對大明的損失也必然不小。

當然,這隻是徐秋澗心裏這麼想想而已,他可沒傻到講出口來,因為此時他還要說服這些大臣,同意跟韃靼議和呢!

見有大臣開始讚同他的方法了,徐秋澗這才下意識開口道:“既然諸位大人已猜到了徐某這法子的妙處,想必也覺著可行吧!如此,若這韃靼大汗真親自來我京師,還請諸位大人到時勿要心存遲疑,務必要協助皇上促成與韃靼的議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