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創作的五個秘密
新評論
作者:葛紅兵
1972年8月生於福建省長汀縣。1994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係。一級作家。1992年至今,已在《文學評論》、《當代作家評論》等刊發表有當代文學批評、思想隨筆300餘篇,計200餘萬字。出版有《活在真實中》、《話語的德性》、《先鋒就是自由》、《此時的事物》等著作九種。主編有《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評傳》、《優雅的漢語》等叢書多套。獲“馮牧文學獎”等多個文學獎項。現居廣州,任中山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講座的題目是文學創作的五個秘密,是想把寫作的秘密通過一個講題壓縮起來貢獻給大家。2003年,我從英國劍橋大學回來,受到英國文學教育的啟發。我看到英國的文學係叫create writing,教學生寫作,鼓勵學生成為作家,鼓勵學生從事文化創意工作,做創意師,到社區裏麵搞社區服務,做社區寫作工坊,不是送作品到社區,而是鼓勵市民自己寫作,寫自己的故事、演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書寫自己,我覺得很受啟發。
回國後,我做了兩件事情,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高校創意寫作研究中心,現在在上海大學,這個中心已經發展到九個教師,碩士、博士、博士後一共有三十幾個人,這是中國創意寫作學科的創建單位。第二個事情,成立了社會公益組織上海市華文創意寫作中心。我們在社區捐建助建公益書坊,加起來有十三四家了,我們有個網站,華文創意寫作網,大家可以來這個網站看小說,寫小說,甚至經營小說。
“每個人都有寫作的潛能”。在我看來,隻要會說話,都能成為作家。每一個城市白領,應該都有寫作才能,這是求職的基本功。做好市民,也要會寫,有表達能力才能夠聲張自己各種訴求,包括道德訴求、政治訴求等等。寫作是現代人生存基本功。
過去我們對寫作有一些誤解,比如說柏拉圖覺得寫作是一個天才的事情,寫作是天賦,後期很難學習,更難訓練,我去過的很多大學以前是公然宣稱作家不能培養的,以至於寫作作為二級學科的資格也被取消了。2003年以後,我在國內就說我們要重新創造一個創意寫作學科,來為社會服務,為創意產業服務,培養底層寫作人才。寫作,每個人都有能力,但是這個能力需要培養和激發。
寫作有沒有秘密?肯定有。
第一個秘密:當你不僅關心事件外在的因果邏輯,還關心這件事情的情感邏輯,還能關心事件底層的情緒邏輯的時候,你就找到了開啟作家之門的鑰匙。
比如說我們今天這個大會場,如果我們觀察一個人來聽講,如果我們說他想成為一個作家,所以今天來聽講,這就是表層的故事性。那情感性呢,就是他對葛老師有好感,他又想成為作家,又對葛老師有好感,所以他一定要來,這樣就摸到了小說家的門檻了。還不夠,還要有一個深層的情緒性的東西來支撐,一件事情才能寫,才能成為一個作家的素材。例如,這個人一輩子都夢想成為一個作家,但是一輩子這個人的父親都在嘲笑他。他今天已經六十歲了,他的父親還在嘲笑他,但是這一天,他看到葛老師在這兒有一個演講,故事性是他就要來了,情感上他知道葛老師,情緒上他的動機更加強烈,他想告訴他的父親,你是錯的。到這裏來,如果我把自己的作品給葛老師看,如果葛老師說我能寫,我就一定要寫,哪怕我今天已經六十歲了,已經退休了,我還是要從今天起步。如果我們知道了這條情緒線,這個故事就有小說價值了,這是我們作家起步的第一個秘密,這也決定了我們能不能寫出一個好的故事。好的故事要有強烈的情感和情緒的驅動,而不是因果的驅動。
有一部電影,叫做《姐姐的守護者》,故事是這樣的:一對夫婦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得了白血病,她需要移植,不幸的是她的父親、母親跟她都不能配對,醫生出了個主意,再生一個孩子,讓他們配對,結果他們為了救大女兒,生了一個小女兒,和姐姐也是配對成功的,小女兒從很小就開始給姐姐捐骨髓,到了這個小女兒漸漸有了自己的理智,可以判斷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的時候,她還在不斷給姐姐捐獻。這個時候故事就來了,這個小女兒覺得,自己的生命也是有尊嚴的,我生命的目的就是我自己,難道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姐姐活下去嗎?於是她決定攢錢請律師,跟自己的父母打官司。喜歡文學的人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好故事,但是一個作家僅僅抓住好故事的外在衝突是寫不好真正的作品的,寫小女兒怎麼跟父母親打官司,最後贏得了官司,這種故事,就很低級。這個故事真正的好是什麼呢?底下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在裏麵,是情緒和情感。當這個小女兒決定要告自己的父母的時候,她的理智告訴她是一定要告的,情感卻不是這樣,她越是沿著告父母的路走下去,律師幫忙打官司的時候,她內心的情感卻向著反方向跑。她這邊遞交了訴狀,那邊就感到非常痛苦,回家跟爸媽吃飯都覺得很痛苦,她是多麼愛她的爸媽、姐姐。她理智上決定告爸媽,感情上覺得對不起爸媽,這個衝突才是作家要關心的。與此同時,底下還有一個情緒,爸媽用那種眼神看著她,她理智就會動搖,我是不是要撤訴?是不是我錯了?感情也告訴她別告了,但是她內在有一個更大的情緒,“不行,我非得理出個說法來”。有了這種內在情緒的支持、情感的折磨,再加上故事層的起承轉合,這就好玩、好看, 感人了。
我們平時想寫東西,腦子中有很多衝突。我和婆婆到底怎麼了?我很想對我的婆婆好,但是看到我婆婆給我的丈夫夾菜,我理智上覺得這是很好的,她愛她的兒子,勸兒子多吃點,但是我情感上一看到她心裏就難受。怎麼處理呢?故事來了,但是我們往往就沿著表層去寫了,內在的情緒反而忘記了。真正觸動我們要寫東西的是情緒,但是真正寫的時候,卻忘記了這個情緒了。
好東西, 要寫情緒和情感衝突,這是我們要揭示的第一個秘密。
第二個秘密,從一個具體的難題開始。
很多人也想寫東西,也有各種感觸,但是他動不了筆,根本原因是什麼呢?他不知道第二個秘密,如果知道,他當天晚上就可以開始寫了。這個人在他腦子裏很活,這件事在他腦子裏很活,這個人的情感困難在他腦子裏很活,但是他動不了筆,動了筆之後,第二章、第三章又寫不下去,為什麼呢?因為他不知道我們要揭示的第二個秘密。
萬事開頭難,難在什麼地方呢?
有個作家想寫一個摔跤手的故事,摔跤手過得很苦,天天被當做工具去摔跤,麵臨死亡,但他動不了筆。“辛苦”、“死亡”都是大問題,“死亡恐懼”、“不平感”等是好題材,但是,怎麼著手呢?找出他生活中的一個一個小難題,然後挑一個開始,就可以了。韓國電視劇好看,就是懂這個道理。《麻辣大嫂》寫一個女性開魚店,第一集寫她開車去魚市進鮮魚,為了省錢,自己裝卸,腰閃了,這是一個難題吧?就可以從這兒開始,她把車停在路口休息。結果車給撞了,第二個難題來了吧?她開著車去追撞她車的人,結果她自己後麵的魚全部掉了,她追到了這個男的,結果這個男的向她下跪,說大嫂,請您原諒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我很窮,賠不起你的魚和車……難題一串一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