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文武翹楚(2 / 2)

“醒了?為何不再多睡會?”大奎早已醒來多時,見到黃鶯醒來當即開口相問。

黃鶯悠然道:“奴家看得出你有心事,不妨與我說說,或許可以為夫君排憂解難。”

大奎雙眼望著紗帳緩緩道:“先前派出偵騎回報,經我與馮師爺等人將各地密報彙總成兩本名冊,這兩本名冊一旦上奏吳王,勢必引起一場腥風血雨。此刻我卻不知該如何處理此事了。”

黃鶯聞言勸解道:“你派人出去打探,不就是為了得到這些人的切實罪證,如今大功告成卻又婦人之仁?江南之地官員甚眾,吳王殺那麼幾個貪官也是情理之中,夫君為何還會姑息?”

大奎正色道:“這裏不是幾名,是成千上萬的人命啊。”大奎一頓又道:“師父曾言,若能勸人迷途知返當是莫大的功德,解決事端的手段不僅僅是殺戮。”

黃鶯聽大奎如此說,心中也沒了主意。但隨後抬起頭望著大奎道:“你身上有兩本名冊的事情若是被吳王得知,而你又沒有上報,豈不是有違王命?”

大奎歎道:“這正是我所擔心的,交上去會死很多人,若是不叫便是自取麻煩,這卻如何是好?”

黃鶯毫不猶豫道:“夫君可帶了這名冊一並上京,上奏吳王並規勸吳王。如此一來便是盡人事而聽天命了。”

大奎聞言點點頭道:“那我即刻動身。”說著便起身更衣,臨走回身對黃鶯道:“不用幾日我便回來,你勿要擔心。”黃鶯擁著薄毯坐在床上,望著大奎拿了那個裝著名冊的木匣出了門……。

大奎隻帶了狗剩,石頭,掃帚,簸箕,板凳五人趕赴應天,為求穩妥大奎將裝了名冊奏章的木匣親自帶在身邊。這也是無奈之舉,自己身邊的這些侍衛若是去辦事還勉強能用,一旦遇到高手便中看不中用了。

大奎身兼重任,若是有閑暇當要對這些人好好教導一番。

六騎絕塵一路向北取道應天,路遇村鎮也絲毫不做停留。沿途山林鳥獸聞聽馬蹄急勁,早已驚飛四散。大奎六人馬不停蹄,隻一晝夜便已趕到了應天府。此時的應天雖仍是一派繁華景象,但街市之上時常可見一隊隊的軍兵穿梭行過。

要打仗了,如今的吳王正準備舉兵北伐,常遇春已過了長江占據了江北無為縣(州)全境,隻等吳王一聲令下即會揮軍北上。吳王之所以沒有命常遇春北上,無疑是深有考慮。當下江北的明軍不過十餘萬,況且滁州揚州等地常有戰事。此刻若是常遇春孤軍北上,無疑是身陷險地。

對於這一切,大奎是不關心的,目前大奎心中所想便是盡快的奏了本章,將江南之地的貪官汙吏害群之馬一一法辦,是殺是剮卻不是大奎該操心的,這應該是吳王的事情了。如今的湯和湯大哥乃至所有的大明武將,皆已經是忙的風風火火,都在整軍備戰。大奎很識趣,也不方便前去打擾。大奎徑直進了宮,去麵見了吳王。

吳王也是頗為忙碌,大奎在吳王宮的偏殿等候了近三個時辰才等到吳王召見。吳王很忙,忙到了差點忘記了大奎,大奎見到吳王時已近半夜三更。

仍是在吳王的書房,大奎見到了兩個人。吳王朱元璋坐於正堂書桌條案後,正與那兩個人侃侃而談,大奎進了書房依照慣例向吳王施了禮。

“張愛卿來得正好,坐吧。”吳王笑意盈然的示意大奎到一邊坐下。

大奎起身,依照吳王的意思便在那兩人的下首坐了。這兩人大奎一個都不認得,不由刻意的看了看這兩個人。

一人生的孔武有力膀闊三停,一身緋紅長袍胸前的樸子上一隻仙鶴翩翩欲飛。其頭頂烏紗發冠,卻是文官打扮。若不是其打扮及唇下的寸許須髯,大奎真會以為這是一個正當壯年的將軍,至少以前會是個將軍。此人雖是外貌彪悍,但一雙眼眸卻是看得出其必是沉穩多智之人。

另一人長身高顴,麵如冠玉目似朗星,最引人矚目的卻是顎下的半尺飄髯。這人雖也是一身紅袍,但大奎卻看到其胸前的衣襟上分明繡著一隻怒獅,這人卻是一身武官打扮。

按大明的官員衣飾製度,這兩個人卻都是位居一品。但這兩個人大奎卻從來沒有見過,心中不由的有些疑惑。

此時卻聽吳王嗬嗬笑道:“來來來,本王給你們介紹一番。”吳王竟站起身來繞出了書桌,大奎等三人也都起身相候。吳王朱元璋來到近前,先是指著那文官道:“這位是禦史中丞兼太史令,也是本王的智囊,劉基劉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