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宛城令(1 / 3)

做地方官,治理地方,袁術不會搞。因為前世袁術本就看不上行政的管理人員,所以從來沒有想過相關的事情。現在自己要做一把手,當然也啥都不會。想到這裏,袁術隻能求助於賈詡等人。

到了宛城,袁術不禁讚歎,不愧是古代五大都會之一啊。

接下來自然就是交接事項。然後再就是打掃庭院等等。晚上,袁財和賈詡帶領一千“書院家丁”趕來了。袁術叫人再與賈詡交接一次。等賈詡再回來,袁術就直接做甩手掌櫃。畢竟上任縣令還算不錯的。次日,袁術再去拜見南陽郡守,郡守是袁逢的門生,一場宴會下來,倒像成了郡守拜見袁術了。暈,官場腐敗啊,一場宴會,袁術得出了這樣的感概。

晚上,袁術召來賈詡和袁財:賈詡已經接手縣裏的工作,開始整頓軍隊和官員。出榜安民等事,一應事件得心應手。甚至還在想開辟新的練兵基地。說到這裏,袁術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將內城與外城之間的地方空出來,作為訓練基地,讓士卒們終日與城牆為伍,要把們訓練的爬城牆跟爬自己的圍牆一樣,這樣以後守城方麵會要好很多的!至於其中的住戶責令遷往內城中心,家境很差的就直接遷往書院的山穀裏去,那裏現在可是袁術的秘密發展的地方,相對於外界來說,幾乎可以說是世外桃園一般。願意搬遷的發放部分征地拆遷費用(安家費)就可以了。賈詡想想也對,立即去安排。

隨後,袁術叫過袁財,這才真正的有時間詢問書院發生的故事,隻見袁財整理一下思路:

“公子離開書院有八個月又三日,書院的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書院中的學子有近三百人了,其中學文的百餘人,習武的近二百人。又招來了新的教書先生,叫程立,遊學到書院的,見到書院的風氣,才留下來的。半年時間,就有數人過了第一級的考察,現在文院中學習。武院也有數人通過。”袁財知道,人才在袁術的心中是最重要的。接著袁財又道:

“大半年來,有周圍不少平民、難民遷入山穀,大約兩千人左右。均已妥善安置。”民生在袁術的眼中是第二位,袁財比較理解袁術的心理。袁術也暗自點頭,做管家的人就是不一樣,條理清晰。不過這還不夠,袁術開始想如何增加民眾的事情了。

“這段時間,冀州、荊州、益州、徐州等地大豐收,共收得糧草二百萬石。其中50萬石用來釀酒。釀酒近十萬壇。賣酒收入五十萬金。還有半數未出售。公子出征和與外族交易花去80萬石。30萬石入庫。饑民進入山穀,救濟用掉20萬石,部分做了種子。用去20萬石與西羌交易換來許多廉價的礦石。喂養豬近3000頭,這是除去供給雪狼銀狐鷹眼後目前剩餘的。養牛近500頭。花掉二萬金從賀蘭盡義手中購得上等鮮卑馬匹2000匹。已經投入訓練。煉鋼基本成功,好像袁老頭發現了煉鋼的訣竅,還在進一步研究更加好的鋼材。馬老頭對霹靂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弩的研究還沒有什麼突破。造紙有了很大的進步,紙張較白,比較光滑,現在可以實現批量生產。”生產在袁術的心目中位置也是比較重的。要不然當初袁術就不會自己跑出來單幹了,在汝陽的家本身就不小了。

“最近也發生了一些事情,過完年後,銀狐在益州南部尋來了一位馴獸師,帶兩個隨從,技術很不錯,不但能馴狗馴馬馴牛,據說還能馴象馴野外的動物,現已安排在書院住下。據其本人說希望自己的子孫也來書院念書。沒有公子的命令,目前沒有答應。在公子前往洛陽的時候,馬老頭的弟子去看了大星,發現其中有不少鐵礦石成分。希望能夠取回來煉製武器。還有就是公子提到的火藥很多人都不會,但材料卻收到了不少。再就是顧公子去祭拜的事情,還不知道公子打算如何安排呢。”

嗯,根據袁財的講述,袁術對書院有了部分了解。千多年的文明,要讓這些人一會就能理解過來,是不可能的,這需要一個過程。袁術之希望這個過程不要太久就好了。袁術想了一會,真要說話,袁財又道:

“守忠發動自己在外麵的朋友,又尋回來不少有技藝的人才,希望以後能幫到公子。賈先生在馬袁兩人的幫助下研究出了‘千裏眼’暫時沒有名字,財和文和先生就這麼叫著。馬老頭的弟子又研究出來數十輛新式的馬車。中山無極甄家來過一次書信,說釀酒還有更好的方法。請公子作指示。其餘的一些瑣事,袁財不希望公子多勞神,自己做主了,還請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