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書院的發展(1 / 3)

離開文院,袁術還感覺一陣頭脹發暈,原以為郭嘉會衝書院的名氣而來,結果是這麼個結果,曆史上郭嘉吃五石散吃死了,現在卻因我的到來,吃到我家來了。如果不出意外,一個五石散要吃出兩個絕世之才啊。其次那個程昱還是捎帶上的。還有一個可當陸遜的李嚴,狂暈啊……真是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想通這些,袁術想去看看山穀中的群眾了,休息一天,然後叫來袁財,一同去視察民生。

眾人見到袁術,有呼家主的,有喊將軍的,有呼老爺的,暈死,啥跟啥啊,袁術都統一了喚公子。統一了稱呼,袁術又下田去跟老農侍弄土地,再詢問田地產量等情況。

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這時的農業畝產竟然隻有200斤,相當於現在的100斤,折合公斤就隻有50了,“前世”百來斤袁術也不用多費力氣就能提起。想想這產量真的很低啊,嘀咕一句:

“唉,要是有雜交水稻和高產小麥就好了……”

不料這句話被袁財聽到,趕忙跑過來,詢問什麼叫高產小麥和雜交水稻。袁術隻好坐下來,叫來幾個老農和袁財一道坐在一起,談論起什麼叫雜交水稻和高產小麥。

首先袁術簡單解釋一下什麼叫選種,再又講解如何深耕細肥等,這時代談不上什麼肥料,袁術就告訴他們積糞為肥等,說實在的,袁術對於這兩樣東西,不過是好玩的時候,看電視科技頻道裏麵,偶爾看到一兩次而已。盡量憑記憶講出來。這樣一來,就十分抽象了,但是,適當選種和深耕細肥對於任何農產品都是有用的。

其次又講到田間管理,適時收獲等情況。其實這些東西都可以普遍用於農作物,隻是此時的科技程度和農民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這些事而已。

至於雜交配種的問題,袁術知道得更少了,隻是引入了這麼一個概念。此外,袁術還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夏季南陽的氣候比較適合種水稻的。於是交給袁財一個任務,找人去荊州南部交州揚州等地尋找水稻,再適當引種。這樣,南陽就由一年一季變成一年兩季,糧食產量會大大提高的。

當然,這些東西的研發是要有人來做的,袁術叫袁財去宣傳一下,看是不是有自願做實驗的人,就招到書院去做實驗。

花費一天的時間,袁術視察了自己所有的子民。

回到書院,袁術決定去看看山穀中的成果了。要是都像書院一樣,那多好啊!雖然袁術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還是不禁歪歪了。有一種打了雞血一樣的感覺……

第二天,袁術領著袁財(袁財帶路)就去挨個察看。

造紙坊:紙張較白,表麵比較光滑。試試書寫效果,有點熟宣的感覺,但這當然不是。袁術感覺有這樣的效果已經很不錯了,不能一再要求過高了。其次是量產,顯然這已經不是問題了,書院的學子學習方法中有了一種抄書的方式,用的都是這裏的紙,廢紙又再入這裏做原料再加工。看到這裏,袁術對袁財提出了手紙的概念,袁財雖然覺得這樣做不好,但是袁術先前在家裏做的“好事”他自然知道,想想生產一些給自己的這個主人用用還差不多,就點頭答應下來。

煮酒坊:本來較為清澈的酒又開始有些渾濁了。袁術趕忙問什麼原因,原來是不會自己燒碳啊。袁術將燒炭的法則教給袁財,讓袁財去著手製作。再看文公酒已經有不少了,袁術決定暫時停止文公酒的儲存,大量釀造文青和汾公級的,這樣賺錢會要快很多。

本來想去看看袁老頭和馬老頭的,但想想還是專門抽時間去嘛,明天也行啊。於是去看馬場。

馬場:看著近百來匹馬,袁術看到了千軍萬馬的場景。西羌鮮卑都說過送馬的,袁術叫來袁財,令他去聯係賀蘭盡義,去鮮卑西羌將那些馬收來。西羌馬用於訓練,鮮卑馬用於以後作戰用。不要很多,2000匹就夠了。再就是要盡義去找幾個鮮卑的馴馬師過來。

兵山:進入山穀,居然沒看見有人?不是練兵麼?幾千人咋影都沒有?每人總要有點聲音啊?袁術正納悶,忽然,樹木後麵有人閃出,樹上有人跳下:

“何人?敢擅闖軍事重地?”原來是哨兵。這樣的兵。袁術很滿意。

“吾來看看,怎不見領頭的人啊?”袁術裝陌生人,並示意袁財也不說話。

“此乃軍事重地,還請您速速離開。”哨兵很有禮貌的道。

“軍事重地?你就不要哄吾也。人都沒有的地方,怎麼會是軍事重地啊?”

“這位公子,”看得出來,這人是新來的,沒見過袁術,但從衣著上看出來袁術的身份不弱,“敬請諒解。此處確實是軍事重地。小人觀公子也不是要與小人為難。隻是樂大哥吩咐過,除了賈文和先生外隻有書院的袁將軍可以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