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治理天災禍亂,那是天子和朝中賢臣的事,晉王隻需寫成奏章呈報陛下即可,何必親自勞累?”隻見劉和身邊一文士道,袁術看去,這是田疇。
\t“敢問田先生,現在陛下顧得過來嗎?不要說陛下了,在董卓的淫威之下,眾臣怕是都朝不保夕吧?若是我等不自救,那到時候不就……”
\t袁術的話沒有說完,後麵的自己想去……
\t“那照晉王這樣說,隻有世家豪族有餘糧,難不成讓天下萬民皆為豪族世家?”
\t暈死,問出這問題的恐怕也是一個豬頭了,袁術不答,懶得理睬。
\t“晉王,若要天災不來,旱災水災及時治理,唯有興修水利。”這話很對袁術的胃口,袁術急視其人,原來是荊州向朗。隻見向朗又道:
\t“荊州之所以民眾安樂,歲歲豐收,皆是風調雨順之年,境內河道分布甚密,水災來臨之時,洪水能夠從河道溝渠及時流走。不會造成太大的禍患,同時在幹旱季節,充沛的江水又能灌溉兩岸田地,平民的田地依舊豐收。因此,興修水利是應對災害的一個辦法也是預防之法。”向朗說出自己的觀點道。
\t“對,就是興修水利。”袁術肯定的說道,然後擺出事實:
\t“我初到上黨,整個並州人口六十餘萬,到處一片荒蕪,但是當我走進長治,那裏地勢雖高,卻有一條彎彎曲曲的長河穿過其境,灌溉了那裏所有的土地,於是,我將招降的黃巾盡數安排其中耕種,加上我新發明的高產小麥種,並推廣一年雙季種植的方法,三年時間,人口增加百萬,糧食家家滿倉,亞父,告訴大家,我的倉庫有多少存糧?”
\t“就公子一家,存糧八十萬石,上黨諸世家中存糧皆超五十萬石,一起共超過千萬之數。其次,府庫充盈,平民家中皆有餘糧出售。”賈詡將袁術掌握的數據細化,還是讓眾人大吃一驚,接著袁術又道:
\t“上黨有天然的水利條件,但是,幽州卻沒有這麼好的環境,冀州產糧主要集中在巨鹿澤周圍,因此,我要將幽冀兩州和並州的其他地方也打造成擁有這樣水利條件的地方,而做到這一點,唯有新修水利。不過,光開挖溝渠還不夠,我還要開挖許多山塘,山塘能蓄水,能夠及時應對幹旱季節。同時,水塘能養魚,即便生活條件再艱難,平民的餐桌上也會有些肉食。然而,打造一個這麼宏大的工程,孤王卻捉襟見肘,無人能用,可惜……”
\t“向某不才,鬥膽向晉王毛遂自薦。不知晉王可願將此重任托付給向某人?”
\t袁術看去,這是向朗。不禁大喜:
\t“若有巨達相助,此事可解也。丞相,你管理冀州,頗為繁忙,今日送你一個主簿,主管幽冀興修水利之事,一應調度由你直接安排,可好?”
\t“謝公子。”程昱心裏自然知道袁術的用意。
\t“謝晉王。朗必定認真學習,絕不負晉王所托。”代州牧的主簿,又是丞相的屬官,這職位雖然不高,但是權利不小。自然責任也不輕。當然,傍上晉王這樣的大樹,也絕對是一件好事。
\t“晉王說的也不盡然,興修水利確實重要,但是交通不便也是一個原因,盡管各地之間有管道相連,但是走入各村莊小鎮,道路卻窄小難行,若是賑濟災民,恐怕有所不及吧?”
\t隻見劉和後麵魏攸說道。
\t“魏先生說得在理,道路不便是一個方麵,可是魏先生可知道每一亭每一裏中有多少戶?每戶有多少人?每人的生存狀況有如何麼?”
\t袁術這一問,把魏攸難住,也不知道袁術是什麼意思。
\t“其實我等能夠知道的,隻是城鎮周圍的民眾,但是,偏遠地方的卻隻是知道一個概數,若是賑濟,恐怕也有很多人拿不到錢糧吧。因此我覺得應該對三洲的民眾做一個全麵的普查,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對那些出行不便的地方修築道路,其一能夠體現諸位的愛民之心,又能切實的解決諸多問題。隻是可惜,魏先生是皇叔的人……”
\t“仲和的愛民之心,和深受感動。看來,父親的十個字仲和是看懂了,請仲和為我等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