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就在袁術的大晉王國正欣欣向榮的發展的時候,袁術接到了曹操對他進兵的消息。
\t難道說這官渡之戰就提早幾年麼?袁術有些鬱悶,賈詡在第一時間派出了銀狐。
\t雖然洛陽有潛伏的銀狐,但是,到了具體事情具體細節上,並州這個晉王國的中心機構還是要派出更多更精銳的銀狐去打探細節的。包括人數、糧草、將領、兵種、進軍路線等。甚至還要畫成圖本,做成沙盤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人力物力和時間的工作。
\t戰爭,打碎了袁術安逸平靜的生活,盡管,袁術知道,曹操所謂出兵的理由,並不充分,更不具備多少說服力,但是,袁術也不打算多解釋,其實這也本是自己的意思。戰爭,早來晚來都一樣,無所謂誰對誰錯,曆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隻是,這戰爭也來得快了一點。很多,袁術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t曆史開始偏移了“原始軌道”,開始了一個新的屬於他袁術的曆史。
\t官渡之戰並沒有發生,因為得到的情報,曹操把糧草屯駐在官渡,軍隊繼續往冀州推進,這樣看來,官渡就不可能成為主戰場了,然而,挑選戰場的主動權當然不能落在他人的手裏,袁術決定隔河對敵,曆史上的白馬之戰還是有些根據的,縱觀黃河,中上遊大部分地方都水流很急,不宜渡河,這裏,河床較高較為平坦,水流也緩一些,因此,這裏做一個戰場還是很合適的選擇。於是,袁術決定把戰場定在黎陽與白馬之間。
\t原本,顏良文醜白馬圍困劉延,隻是官渡戰場的一個附屬戰場,而現在,卻是一個主戰場了,原本,曹操希望盡快度過黃河,在冀州進行戰鬥的,袁術將他的這個想法打得粉碎。
\t戰爭,袁術不怕,有的是文臣武將,但是,袁術惜人,減少傷亡才是他所希望的,大漢全盛時期有五千萬左右的人口,而曆史上三國結束是隻有一千多萬,於是就有了“五胡亂華”,要統一天下,還不能讓人口銳減,才是袁術真正需要考慮的事情。
\t原本袁術是把諸位召集到一起,商議對策,可變成了袁術抱頭苦思,大家都看著。不是大家沒有對策,而是都知道袁術的想法,袁術的想法才是真正的難題,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沒有萬骨枯又何來天下?袁術的這群兄弟都是悍不畏死之輩,死不可怕,也不難,難就難在要幹倒別人,自己還要活下來……
\t議事廳裏,袁術身邊站著郭嘉、蔡彤、右首坐著賈詡,這是亞父的專有地位。下去依次是左右相,前後左右將軍等,大戰前夕,是幾乎不會有缺席的,張燕、廖化都不會缺席,管亥也來參加了……良久,袁術抬起頭,環顧大廳:
\t“喲嗬,時間過得真快,還記得第一次在青腰山的議事廳,聊聊數人,相比今天賓客滿座,真是今非昔比啊……先外將述職吧。”袁術吩咐道。
\t“天井關下一切正常。哨探最遠可以探查百裏之外,軍隊進行了削減,僅剩三萬,其餘的都進行屯田了。糧食基本能自給自足。工事進行了加固,防禦措施在賈先生和左相的指導下進一步加強,天下應該不會有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從我那裏通過了。”
\t廖化是個謹慎人,應該不會出錯,袁術很滿意。不過,袁術還是吩咐道:
\t“嗯,很好。記得晚上的巡哨不要放鬆。其次,你小子當爹了沒?這也是大事。”
\t看到袁術這麼關心下屬的私生活,大家都感覺心裏暖暖的:
\t“小子也三歲了,隻是當時很忙,也就沒有稟告公子了。多謝公子關心。”
\t“嗯,不錯。天井關是個險關,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有人去冒險攻關的。你的三萬人分成三撥,每兩個月一輪,回城裏安頓,畢竟他們也是血肉漢子,此外,軍中物色一個將領,將這些工作放下去,你回來跟我征戰天下。”
\t“喏!”聽到能夠跟袁術一起去征戰,廖化心中極其喜悅,然而,在臉上卻沒有多少表露,這就是沉穩,這一份沉穩諸軍中僅有徐晃張遼才做得到,就是趙雲都還有些不及。這是將才,這樣的人領兵,才是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