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快樂就是拿得起放的下
人們無論做什麼事,均有不得不增加的傾向。其實,隻要減省某些部分,大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倘若這裏也想插一手,那裏也要兼顧,就不得不動腦筋,過度地使用智慧,容易產生奸邪欺詐。所以,隻要凡事稍微減省些,便能回複本來的人性,即“返樸歸真”。
快樂如此簡單
有個國王,雖然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卻依然感到自己活的很痛苦。於是,他派出特使,四處尋找懂得歡樂的人。
國王命令特使:“等你找到那個快樂的人,要立刻把他帶回來!”
特使在各處找了好多年,也沒找到一個非常快樂的人。
一天,當他走到一個最窮的國家的一個最貧困的地方時,聽到一陣歡樂的歌聲。循著歌聲,他找到一個農夫。
他問正在田間犁地的農夫:“你很快樂嗎?”
“我沒有一天不快樂的。”農夫擦了把汗,樂嗬嗬地答。
使者急忙追上農夫,將自己的使命告訴了他,並請求他告訴自己快樂的訣竅。
農夫開懷大笑,說:“我曾經因為沒有鞋子而沮喪,直到我遇見一個無腿的人。”
快樂的定義:
你發現了嗎?曾經逃避吃苦,結果吃了更多的苦;曾經付出了許多,卻沒得到回報;曾經尋不著快樂,心中折磨著自我;曾經在關鍵的時候,把握不好自己,喪失了許多的理想。這都是曾經發生的,怎樣讓這一切停止呢?隻有讓自己變得快樂!快樂就是如此簡單。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你就會快樂無比。
挑戰自己,戰勝自己
有一個10歲的美國小男孩裏維,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柔道。最終,裏維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了師傅,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不錯,可是練了3個月,師傅隻教了他一招,裏維有點弄不懂了。
一天,他終於忍不住了,就問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學其他招術?”師傅回答說:“不錯,你的確隻會一招,但你隻需要會這一招就夠了。”
裏維並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師傅,於是就繼續照師傅的要求練了下去。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裏維去參加比賽。裏維自已都沒有想到居然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很快就變得有些急躁,連連進攻,裏維敏捷地使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贏了。就這樣,裏維迷迷瞪瞪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裏維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有一度裏維顯然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裏維會受傷,就叫了暫停,還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比下去!”
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裏維立刻使出了他的那招,很快就製服了對手,由此贏了比賽,得了冠軍。
回家的路上,裏維鼓起勇氣問師傅:“師傅,我怎麼憑一招就贏得了了冠軍?”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惟一的辦法就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
快樂的定義:
隻要懂得揚長避短,關鍵時刻,最大的劣勢也能變成最大的優勢。所以,麵對自己的弱點時,千萬不要放棄挑戰它的努力,隻要我們堅信自己能夠克服、戰勝弱點,生活對我們還是很公平的;隻要我們有勇氣,我們就一定會獲得生活的獎勵。
選擇也是一種智慧
有兩個貧苦的樵夫靠著上山撿柴糊口,有一天,在山裏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可使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憂。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著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10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負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先前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挑黃金。他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論調,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無法再背得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快樂的定義:
人生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選擇,所以人要善於選擇,更要敢於放棄。選擇是一種智慧,放棄更是一種智慧。
勇敢邁出第一步
法蘭克·貝格是美國保險推銷大王,可他起初投身此業時卻一敗塗地。他回憶說:在我最初失敗的時候,一位朋友推薦我參加一個最適合我的課程。我們坐在教室後麵,這位朋友低聲告訴我:“現在上的是大眾演說課程,”就在這時,輪到一位學員演講,他非常害怕,他的這種害怕反倒啟示了我。我告訴自己:“他就像我一樣,緊張、害怕又膽小,我可能比他還糟糕!”
剛才那位站起來給學員點評的人很快走來,我那位朋友介紹我與他相識,他就是卡耐基。
“我很想加入。”我說。
卡耐基回答:“我們的課程已上了一半,你最好等一段時間,新課程將在一月內開始。”
“不!我希望現在就加入。”
“好!”卡耐基先生微笑回答,他握著我的手說,“下一個輪到你講了!”
我當時緊張極了,不停地顫抖,事實上,我簡直要被嚇倒。然而,我畢竟說了出來,對我而言,這是一項空前的成就。在這之前,我甚至不敢在一群人麵前開口說:“大家好!”
這已是30年前的事了,那次演說的情景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它是我生命的轉折點,卡耐基說“下一個輪到你講了”的聲音常在我耳邊徘徊,我的成功歸功於我的恩師——卡耐基。
就這樣,卡耐基的大眾演說課程給法蘭克·貝格建立了自信心,提高了勇氣,擴大了視野,激發了熱情,幫助他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說服別人,使他的推銷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並最終成為著名的推銷大王。
快樂的定義:
下一個輪到你,隻要你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那下麵的一切都自然而然了。
心無雜念才能快樂
在一座深山中,有一個平和安樂的小村莊。
有一天村莊來了一個奇特老人,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升了一把火,並且用一根棍子在碗裏不停地攪拌,攪著攪著,竟然從碗中掉出一粒粒的金塊來。
村裏的人十分驚訝,老人說這就是煉金術,隻要把一些泥土和水在碗中攪一攪,再用火燒一燒,就會煉出金子來。
村中的長老請求老人告訴他們秘訣。經不住村民一再的懇求,老人終於點頭答應了。
老人說:“不過在煉金的過程中,千萬不可以想樹上的猴子,否則就煉不出金塊來。”
大家覺得很容易辦到,等老人走了以後,由村長開始煉金,他一直告訴自己,不可想樹上的猴子,可是越不想,偏偏猴子不斷浮現在他的腦中。
他隻好交給另一個人,並一再叮嚀不可想樹上的猴子。
就這樣,全村的人都試過了,卻沒有一人能煉出金子,因為樹上的猴子,總是一直從他們心中跑出來。
幹一件事,尤其是幹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一個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投入是相當難的。
有個俗諺,“威猛的獅子,即使隻是為了捕捉一隻弱小的兔子,也必須全力以赴。”
所以古人說:“心寧則智生,智生而事成。”
大凡到過日本京碧寺的人,都會見到山門扁額上的“第一議諦”四個大字。這是一件書法傑作,吸引了許多人駐足凝視,觀賞盤桓。
這四個字是二百多年前洪川大師的手跡。洪川大師隻這四個字,就寫了八十五遍!
洪川大師每寫一字,都要精心構思,反複揣摩,真可謂嘔心瀝血。
然而,替他磨墨的那位弟子,卻是個頗具眼力而又直言無諱的人。洪川的每一點捺,若有一點瑕疵,他都會“挑剔”出來。
“這幅寫得不好。”洪川寫了第一幅以後,這位弟子這麼批評。
“那這一幅呢?”
“更糟,比剛才那幅還差。”弟子搖頭說。
洪川是個一絲不苟的人,力求完美的人,不願意敷衍了事。
因此,他耐著性子先後寫了八十四幅“第一議諦”。
遺憾的是,沒有一幅得到這位弟子的讚許。
最後,在這位“苛刻”的弟子離開片刻的當兒,洪川鬆了一口氣,心想:這下我可以避開他那雙銳利眼睛了。
於是,洪川在心無所羈的心境下,自由自在地揮就第八十五幅“第一議諦”四個大字。
他的弟子回來一看,翹起大拇指,由衷地讚歎道:“精品”。
快樂的定義:
人是心靈與肉體的結合,缺少其中的一種,都將不再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心無雜念,才能擺脫條條框框的束縛,才能行動自如、瀟灑。心態的放鬆是成就大事的基礎。
每個人都是富翁
一個老人在一條小河邊,遇見一位憂鬱的青年。
這青年唉聲歎氣,滿臉愁雲慘霧。
“孩子,你為何如此鬱鬱不樂呢?”老人關切地問。
青年看了一眼老人,歎了口氣:“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窮光蛋。我沒有房子,沒有老婆,更沒有孩子。我也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整天饑一頓飽一頓的度日,老人家,像我這一無所有的人,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呢?”
“傻孩子,”老人笑道:“其實,你應該開懷大笑才對!”
“開懷大笑?為什麼?”青年不解地問。
“因為,你其實是一個百萬富翁呢。”老人有點兒詭秘地說。
“百萬富翁?老人家,您別拿我這窮光蛋尋開心了。”青年不高興了,轉身欲走。
“我怎敢拿你尋開心?孩子,現在,能回答我幾個問題麼?”
“什麼問題?”青年有點好奇。
“假如,現在我出20萬元,買走你的健康,你願意麼?”
“不願意。”青年搖搖頭。
“假如,現在我再出20萬,買走你的青春,你願意麼?”
“當然不願意!”青年幹脆地回答。
“假如,我再出20萬,買走你的美貌,你可願意?”
“不願意!當然不願意!”青年頭搖得像個撥浪鼓。
“假如,我再出20萬,買走你的智能,讓你從此渾渾噩噩,度此一生,你可願意?”
“傻瓜才願意。”青年一扭頭,又想走開。
“別慌,請回答完我最後一個問題——假如現在我再出20萬元,讓你去殺人放火,讓你從此失去良心,你可願意?”
“天哪!幹這種缺德事,魔鬼才願意。”青年憤憤道。
“好了,剛才我已經開價100萬元了,仍然買不走你身上的任何東西,你說,你不是百萬富翁,又是什麼?”老人微笑著問。
青年恍然大悟。他笑著謝過老人的指點,向遠方走去。從此,他不再歎息,不再憂鬱,微笑著尋找他的新生活去了。
快樂的定義:
人生的悲哀,不在於沒有財富,而在於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財富。如果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並為之努力,這世界就不會再有窮人。
別忽視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有一位留美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想在美國找份工作。由於自己是博士,所以找工作的時候,淨挑一些職位高的,職位太低了他總覺得沒麵子。就這樣跑了許多天,終究沒有結果。
一天晚上,他思來想去,突然決定改變求職的方法。
第二天,他來到一家職業介紹所作了登記。不過,他沒有出示任何學位證明,他要以最低的身份碰碰運氣。
出乎意料的是,沒過幾天,就接到職介所的通知:他被一家公司錄用了,職位是程序輸入員。
對一個計算機博士來說,這個職位簡直是太大材小用了。不過,他知道這份工作的得來並不容易,所以幹得一絲不苟。
沒過多長時間,老板就發現這個小夥子非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因為他能看出程序中不易察覺的錯誤。這個時候,他亮出了學士證,老板看了看,就給他換了個相應的職位。
又過了幾個月,老板又覺得這個小夥子遠比一般的大學生高明,因為他時常能提出許多獨到的,而且非常有價值的建議。這個時候,他亮出碩士證,老板瞥了一眼,就立刻提拔了他。
又過了半年,老板覺得他還是和別人不一樣,他幾乎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所有技術難題。於是,老板破例請他到自己家喝酒。在老板的一再盤問下,他說自己是個計算機博士,因為工作不好找,就隱瞞了起來。第二天一上班,老板就宣布了他的新職位。他還沒有來得及出示計算機博士證,就成了公司的副總裁了。
快樂的定義:
一個人活在世上,別人對你的能力有個基本的判斷,但往往不是看的過高,就是過低,很少有恰如其分的時候。看的高了,容易滿足虛榮心;看的低了,似乎很難受。不管別人高看也好,低看也好,關鍵是自己要看準自己。
用輕鬆的心態向目標邁進
美國專欄作家格拉頓年輕時深受英國作家威廉·科貝特的影響,他辭掉了報社的工作,一頭紮進創作中去。由於沒有收入,連房租都交不起。白天為了躲避房東催交房租,隻好漫無目的地在馬路上走來走去,“何時才能寫出自己的鴻篇巨製呀?”他感到有些絕望。
一天,在42號街他遇到了他當記者時曾采訪過的俄國著名歌星夏裏賓先生,沒想到這位名噪一時的人物還記得他。格拉頓忍不住向夏裏賓傾訴了自己的苦惱。夏裏賓聽過之後對他說:“我的旅館在103號街,跟我一同過去,好不好?”“什麼,103號街?我怎麼可能一下子走這麼遠的路?”格拉頓驚歎道。
“是呀,從這裏到103號街要過60個街口,少說也要走上兩個多小時!”夏裏賓換了一種口氣說:“我們不到我的旅館了,咱們向前走,過6條街,到貝裏射擊遊藝場玩玩,怎麼樣?”
夏裏賓的這番話打消了格拉頓的顧慮,他們到了遊藝場門口,看了一會兒兩名屢次射擊不中目標的水兵。然後繼續前迸,不一會兒就到了長納奇大戲院,“現在離中央公園隻有5條橫馬路了,我們去看看那隻奇怪的猩猩吧!”夏裏賓愉快的話語讓格拉頓感到說不出的輕鬆……就這樣走走停停,不知不覺間他們已到了103號街,格拉頓並沒感到累,他掏出懷表看了看,時間已過去了將近4個小時。
夏裏賓先生滿意地對他說:“並不太遠吧,現在我們到我旅館附近的餐館去吃飯吧。”在餐桌上,格拉頓聽到了讓他終身難忘的一席話:“今天走的路,你要記在心裏,你無論與你的目標之間有多遠,也要學會輕鬆地走路。隻有這樣,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才不會感到煩悶,才不會被遙遠的未來嚇住。”
後來,格拉頓把自己的這番經曆寫成文章,發表在當地的一家晚報上,從此開始了他的專欄作家生涯,並寫出《莫德》、《交際》等數百部名篇佳作。
格拉頓去世後,他的後人在一篇紀念他的文章裏這樣寫道:我們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數十年後,我們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觸摸到數十年後的那個目標,其間的距離,我們為什麼不能用快樂的心態去完成呢?那樣,我們就不會為自己的付出感到絲毫的累。
快樂的定義:
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懷著愉悅的心情一步一步向前邁進,這樣不僅會實現我們的目標,而且會得到一種實實在在的回報。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在一個既髒又亂的候車室裏,靠門的座位上坐著一個滿臉疲憊的老人,身上的塵土及鞋子上的汙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車進站,開始檢票了,老人不緊不慢地站起來,準備往檢票口走。忽然,候車室外走來一個胖太太,她提著一隻很大的箱子,顯然也要趕這趟列車,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個老人,衝他大喊:“喂,老頭,你給我提一下箱子,我給你小費。”那個老人想都沒想,接過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檢票口走去。
他們剛剛檢票上車,火車就開動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慶幸地說:“還真多虧你,不然我非誤車不可。”說著,她掏出一美元遞給那個老人,老人微笑著接過。這時,列車長走了過來,對那個老人說:“洛克菲勒先生,你好,歡迎你乘坐本次列車,請問我能為你做點什麼嗎?”“謝謝,不用了,我隻是剛剛做了一個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現在我要回紐約總部。”老人客氣地回答。
“什麼?洛克菲勒?”胖太太驚叫起來,“上帝,我竟然讓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給我提箱子,居然還給了他一美元小費,我這是在幹什麼啊!”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並誠惶誠
恐地請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費退給她。
“太太,你不用道歉,你根本沒有做錯什麼。”洛克菲勒微笑著說道,“這一美元,是我掙的,所以我收下了。”說著,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鄭重地放在了口袋裏。
快樂的定義:
大凡成就大業的人,都是虛懷若穀的,他們不會覺得自己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他們和平凡人一樣平凡地生活著。
把握住關鍵時刻
摩根家族的祖先是公元1600年前後從英國遷移到美洲來的,傳到約瑟夫·摩根的時候,他賣掉了在馬薩諸塞州的農場,到哈特福定居下來。
約瑟夫最初以經營一家小咖啡店為生,同時還賣些旅行用的籃子。這樣苦心經營了一些時日,逐漸賺了些錢,就蓋了一座很氣派的大旅館,還買了運河的股票,成為汽船業和地方鐵路的股東。
1835年,約瑟夫投資參加了一家叫做“伊特納火災”的小型保險公司。所謂投資,也不要現金,出資者的信用就是一種資本,隻要你在股東名冊上簽上姓名即可。投資者在期票上署名後,就能收取投保者交納的手續費。隻要不發生火災,這無本生意就穩賺不賠。
然而不久,紐約發生了一場大火災。投資者聚集在約瑟夫的旅館裏,一個個麵色蒼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很顯然,不少投資者沒有經曆過這樣的事件。他們驚惶失措,願意自動放棄自己的股份。
約瑟夫便把他們的股份統統買下,他說:“為了付清保險費用,我願意把這旅館賣了,不過得有個條件,以後必須大幅度提高手續費。”
約瑟夫把寶押在了今後。這真是一場賭博,成敗與否,全在此一舉。
另有一位朋友也想和約瑟夫一起冒這個險,於是,倆人湊了10萬美元,派代理人去紐約處理賠償事項。結果,從紐約回來的代理人帶回了大筆的現款,這些現款是新投保的客戶出的比原先高一倍的手續費。與此同時,“信用可靠的伊特納火災保險”已經在紐約名聲大振。這次火災後,約瑟夫淨賺了15萬美元。
快樂的定義:
能夠把握住關鍵時刻,通常可以把危機轉化為賺大錢的機會。這當然要善於觀察分析市場行情,把握良機。機會如白駒過隙,如果不能克服猶豫不決的弱點,我們可能永遠也抓不住機會,隻有在別人成功時慨歎:“我本來也可以這樣的。”
麵對挫折不屈不撓
克爾曾經是一家報社的職員。他剛到報社當廣告業務員時,對自己很有信心,他給經理提出不要薪水,隻按廣告費抽取傭金。經理答應了他的請求。
於是,他列出一份名單,準備去拜訪一些很特別的客戶。公司裏的業務員都認為那些客戶是不可能與他們合作的。
在去拜訪這些客戶前,克爾把自己關在屋裏,站在鏡子前,把名單上的客戶念了10遍,然後對自己說:“在本月之前,你們將向我購買廣告版麵。”
他懷著堅定的信心去拜訪客戶,第一天,他和20個“不可能的”客戶中的3個談成了交易;在第一個星期的另外幾天,他又成交了兩筆交易;到第一個月的月底,20個客戶隻有一個還不買他的廣告。
在第二個月裏,克爾沒有去拜訪新客戶,每天早晨,那拒絕買他的廣告的客戶的商店一開門,他就進去請這個商人作廣告,而每天早晨,這位商人卻回答說:“不!”每一次,當這位商人說“不”時,克爾就假裝沒聽到,然後繼續前去拜訪。到那個月的最後一天,對克爾已經連著說了30天“不”的商人說:“你已經浪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來請求我買你的廣告,我現在想知道的是,你為何要堅持這樣做。”
克爾說:“我並沒浪費時間,我等於在上學,而你就是我的老師,我一直在訓練自己在逆境中的堅持精神。”那位商人點點頭,接著克爾的話說:“我也要向你承認,我也等於在上學,而你就是我的老師。你已經教會了我堅持到底這一課,對我來說,比金錢更有價值,為了向你表示我的感激,我要買你的一個廣告版麵,當作我付給你的學費。”
快樂的定義:
麵對失敗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才有可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其實我們每個人需要的就是,在困難麵前再堅持一下而已。
不達目的不罷休
道爾頓是英國偉大的科學家,被認為是近代化學基礎理論的奠基者,這是由於他提出了著名的“道爾頓原子論”。
由於家裏很窮,道爾頓十三歲就輟學了。不過少年道爾頓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找同學借來課本,在家裏自學。由於道爾頓善於動腦筋,他的學習進度比同學還快。他有一位親戚愛好自然科學,道爾頓就向他學習數學、物理知識。後來,道爾頓自己開設了一所學校。他不僅負責學生的功課,還帶領孩子們做遊戲。一到晚上,道爾頓就刻苦讀書。
1781年,道爾頓到一所學校當老師,這是一所很簡陋的學校,但是圖書館裏卻堆滿了書。道爾頓看到書架上有這樣多書,興奮極了。知識才是他追求的財富!從此,天天堅持不懈地讀書,攻讀數學知識,努力培養自己運用數學方法分析科學問題的能力。在這段時間,他還學習天文,觀測天氣。
道爾頓興趣廣博,閱讀了大量書籍,卻能夠學為己用。他的讀書方法很有獨到之處。
第一個特點是書本知識和實驗相結合,這使他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第二個特點是他視野開闊,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廣泛閱讀,對哲學著作尤其傾心,這給他的思想方法帶來很大益處,從而獲得了很大的成就。道爾頓還是第一個研究色盲的人,英國人為了紀念他這一貢獻,將色盲症稱為道爾頓症。
在回答“你是如何取得這樣成就的”這一問題時,道爾頓說:“某些人之所以超過他人,與其說他是個天才,不如說是因為他能夠專心致誌地學習,而且具備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誌。”
快樂的定義:
英國哲學家卡萊爾說過一句話:“天才是一種長久刻苦努力的能力。”與其說一個人是天才,還不如說是因為他能夠專心致誌地學習,而且具備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誌。
麵對困難要靠自己
在一部叫不出名的電影裏,有一群大象生活在一片荒原中,無憂無慮,幸福無比。然而,有一天病魔突然降臨到這個象群。
經過抗爭,象群中的絕大部分都掙脫了病魔的糾纏。可是,卻有一隻小象一直沒能恢複過來,眼看就要支撐不住而倒下。
然而,大象是不能倒的。它一倒下,就會因為巨大的內髒彼此的壓迫而損傷自己。倒下,意味著置自己於死地。就在小象即將倒下的那一刻,大象出麵了,它們兩個一組輪流用自己的軀體夾住小象的身體,支撐住這苟延殘喘的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命運抗爭。奇跡發生了——在大象群體的嗬護下,小象慢慢恢複了元氣,終於完全病愈。
快樂的定義:
很多時候,艱難困苦還不足以將我們擊倒,可是我們自己卻首先支撐不住了,倒在地下,喪失了毅力和勇氣。如果我們再忍耐一下,是不是也會像小象那樣,重新恢複以前的鬥誌呢?
成功就差一點點
有一位年輕人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海上油田鑽井隊工作。在海上工作的第一天,領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時間內登上幾十米高的鑽井架,把一個包裝好的漂亮盒子拿給在井架頂層的主管。年輕人抱著盒子,快步登上狹窄的、通往井架頂層的舷梯,當他氣喘籲籲、滿頭大汗地登上頂層,把盒子交給主管時,主管隻在盒子上麵簽下自己的名字,又讓他送回去。於是,他又快步走下舷梯,把盒子交給領班,而領班也是同樣在盒子上麵簽下自己的名字,又讓他再次送給主管。
年輕人看了看領班,猶豫了片刻,又轉身登上舷梯。當他第二次登上井架的頂層時,已經渾身是汗,兩條腿抖得厲害。主管和上次一樣,隻是在盒子上簽下名字,又讓他把盒子送下去。年輕人擦了擦臉上的汗水,轉身走下舷梯,把盒子送下來,可是,領班還是在簽完字以後讓他再送上去。
年輕人終於開始感到憤怒了。他盡力忍著不發作,擦了擦滿臉的汗水,抬頭看著那已經爬上爬下了數次的舷梯,抱起盒子,步履艱難地往上爬。當他上到頂層時,渾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淌。他第三次把盒子遞給主管,主管看著他慢條斯理地說:“把盒子打開。”
年輕人撕開盒子外麵的包裝紙,打開盒子——裏麵是兩個玻璃罐:一罐是咖啡,另一罐是咖啡伴侶。年輕人終於無法克製心頭的怒火,把憤怒的目光射向主管。主管又對他說:“把咖啡衝上。”此時,年輕人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聲把盒子扔在地上,說:“我不幹了。”說完,他看看扔倒在地上的盒子,感到心裏痛快了許多,剛才的憤怒發泄了出來。
這時,主管站起身來,直視他說:“你可以走了。不過,看在你上來三次的分上我可以告訴你,剛才讓你做的這些叫作‘承受極限訓練’,因為我們在海上作業,隨時會遇到危險,這就要求隊員們有極強的承受力,承受各種危險的考驗,隻有這樣才能成功地完成海上作業任務。很可惜,前麵三次你都通過了,隻差這最後的一點點,你沒有喝到你衝的甜咖啡,現在,你可以走了。”
快樂的定義:
成功往往就是在人忍耐了常人所無法承受的痛苦之後,才出現在你麵前的。千萬不要隻差那麼一點點就放棄了。
絕不輕言放棄
美國《黑人文摘》雜誌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並擁有三家無線電台的約翰·H·約翰森聞名世界,他成功地為美國公民,尤其是美國黑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1927年,美國的阿肯色州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衝垮,九歲的約翰森的家全部葬入水底,幸好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一刹那,母親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約翰森八年級畢業了,阿肯色城的中學不招收黑人,要接著讀書隻能到芝加哥城讀,但是他出身貧寒,家裏遠遠沒有那麼多錢。這時,母親做出了驚人的決定,讓約翰森複讀一年,母親則為整整五十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他攢錢上學。
1933年夏,家裏終於湊足了那筆血汗錢,母親帶著他踏上火車,奔向了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親靠當傭人謀生,艱難地維持他們母子的生活。約翰森學習非常刻苦,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後來又順利地讀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