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一 決戰紫禁之巔(六)(1 / 3)

特種部隊人數雖然較少,但是在外圍不斷的利用小股部隊的靈活性迅速轉移陣地並發起有效打擊的情況下,S400發射陣地的正常對空防禦根本就不能展開,甚至都不能順利的進行機動轉移。

“五分鍾之後命中!”雷達士官喊道。

“‘眼睛’,戰斧五分鍾之後到達,準備撤退。”麥克米勒上將對無線電說道。

“‘灰熊’,‘眼睛’收到,五分鍾之後撤退。”艾軍士長對麥克米勒上將重複一遍自己收到的命令。

“‘傀儡’收到沒有?‘傀儡’,‘眼睛’呼叫!”艾軍士長在無線電裏呼叫‘傀儡’小隊。

“‘眼睛’,這裏是‘傀儡’,給我們五分鍾,我們在第一撤離點接你們!”“傀儡”小隊很快作出了回應。

早些時候在海上,通過速降繩將特種部隊滑降到“支奴幹”直升機吊掛的SOC-R河岸特戰艇之後,直升機下降高度將SOC-R河岸特戰艇放進了水裏。

河岸特戰艇是近十年左右才興起的一種新興理念。

近海沿岸與河流地帶向來是各國的政治經濟重心所在。特別是到了後911時期,跨國恐怖組織和犯罪集團的活躍,更使得在內河水域的特種作戰成為軍事強國重視的課題。不少國家都開發了專門用於沿岸與河流作戰的特種作戰快艇(簡稱河岸特戰艇),這也是軍用艦艇的一個獨特分支。

沿岸與河流地帶地形與水文條件複雜,常有普通艦艇難以出入的狹窄水域和淺灘。從一定意義上講,河岸特戰艇的作戰理念與其說偏向海軍,不如說更像陸軍快速反應部隊,其性能特點必須便於利用地形隱蔽並實施機動,同時強調以先發製人的火力壓製敵人。

各方目前裝備的特戰艇大多采用平底淺吃水的構型。此種設計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優異的航行性能,加減速與回轉操縱十分靈敏,如此才能在遭遇戰中盡快搶占有利位置或擺脫敵方追擊。此外,吃水淺的另一好處在於運送特種兵上岸時選擇登陸地點的彈性較大,執行任務過程中可充分貫徹“快進快出”的原則,避免與兵力占優的對手發生不必要的纏鬥。

各隊的實踐經驗證明,河岸特戰艇在缺乏其他交通設施的內河水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揚機動打擊火力,即便存在上麵談到的缺陷,它依然被視作執行諸如反滲透和強行偵察一類任務的首選。在配合特種作戰小組時,河岸特戰艇能對可疑區域實施快速掃蕩,節省寶貴的人力與時間。

美國是對內河特種作戰研究最細致、最深入的國家,由美國海事公司(USMI)製造的SOC-R特戰艇係出於在河岸地帶遂行滲透任務而開發。為便於運輸,該艇的外形尺寸經過精心設計,連同艇員、拖車在內的全套行頭僅需一架中型運輸機即可包辦。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的驚人承載能力,除4名艇員和8名特種兵外,還能裝進310公斤的任務裝備,這對於增強特戰小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大有幫助。

SOC-R從建造之初就被要求兼有巡邏艇與輸送艇的特性,該艇通過兩台44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分別驅動兩具高效能的噴水推進器,極限衝刺航速達每小時72公裏。再加上不到05米的吃水深度,SOC-R將河岸特戰艇必備的機動性發揮得淋漓盡致,能夠輕鬆衝上平緩的岸灘,大大減少特種兵上岸和卸載裝備的時間。該特戰艇的裝備種類極為豐富。成員可在位於左右兩舷與艇尾的5個支架上自由選裝包括M2重機槍、M240/M249輕機槍以及MK19榴彈發射器在內的各型火器。導航雷達、GPS接收機、敵我識別器與大功率無線電等通訊導航設備也一應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