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人脈信用卡不要透支
人脈關係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生存之本。人脈關係就像花草,沒有平時長期的精心除草、殺蟲、澆水、施肥,怎能開出芬芳馥鬱的花朵呢?人心也是一樣,沒有長時間的交往和感情培養,誰又會在你危難或是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呢?所以說,人脈關係就像信用卡,想要在關鍵的時候幫自己一把,就要在平時少透支。
最好的人脈是互助互利
羅馬不是在一個白天就建成的。同樣,人脈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同理,人與人的相處也不是一兩天就可以結束的。想要更加長久地把握好自己的人脈關係,就要在與他人的相處中不斷地培養彼此之間的感情,就要學會與人互助互利。
互助互利就意味著利益分享,不吃獨食,能夠時刻記起別人。懂得與人分享是一種獲得人心的秘密武器,是成大事的基礎。相反一個不懂得分享的人,即使暫時能夠有人願意幫助他,但是時間一長,他就會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
一頭老虎和一隻狼同時發現了一隻小鹿,於是就商量好共同追捕那隻小鹿。它們合作良好,當狼把小鹿撲倒時,老虎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看著已經倒在自己身邊的小鹿,老虎起了貪心,不想和狼平分這隻小鹿,於是想把狼也咬死,可是狼拚命抵抗,後來狼雖然被老虎咬死,但老虎也深受重傷,沒有力量去享受美味了。
在這則寓言故事中,老虎隻想吃獨食,不顧及合作夥伴的利益和感受,不願分給狼應得的分成,最後弄得兩敗俱傷,試想如果下次老虎再想找合作夥伴,估計也就沒有誰願意做它的幫手了。
動物界的生存需要利益共享,人與人之間共事更需要利益共享。二十多年前,一位美國籍猶太青年在訪問以色列時,無意中聽到教堂神父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一年冬天,德國納粹準備將猶太人集中在一起驅趕到一地方,途中需要經過歐洲一些很冷的地方,但當時猶太人每六個人中隻能有一個人能得到毯子禦寒。毯子發到了幸運者手中,大家沒有搶奪、爭吵,因為每一位幸運者都慷慨地將毯子鋪開和其他人一起分享溫暖。
聽了這個故事,青年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回到美國以後,他堅持用這一理念來管理自己的公司。他先是為公司的臨時職工提供必要的福利,之後又創立了“期股”形式企業,把公司股權分給所有員工。雖然他的做法遭到了許多反對,但他堅信通過利益共享,企業的老板才能和員工形成彼此信任的合作關係,這種企業對員工的信任和員工對企業的忠誠一定能夠有利於公司利潤的增長。實踐證明他是對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他的公司很快就扭虧為盈,而且公司股票市值也在十多年間翻了一百多倍,總值達到三百多億美元。他的這家公司就是當今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而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舒爾茨。
從霍華德·舒爾茨的成功經曆中,我們不難受到這樣的啟發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隻有每一個合作夥伴都能從合作當中獲得利益,才能進一步加強合作夥伴之間的團結,也隻有通過利益共享,才能提高合作者的熱情和激情。
所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獲得的利益或榮譽我們就要主動地分利給大家,不能利益獨占,榮譽共享。即使是個人的勞動成果,我們也要學會主動與人分享,因為懂得分享不僅是企業贏利的一種手段,更是鞏固人脈關係的有效方法。
“脈”力西點
所以,在我們日常投資自己的人脈關係時,一定不能忽視了與人分享的重要性,隻有大家都能從你的成功中獲得好處,才可能更願意和你接近,更願意和你共事。
有禮走遍天下
在我們這個飽受儒家文化濡養的國度,君子曆來是崇拜與追求的對象。儒家就認為,君子必須掌握六種基本才能(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其中,“禮”排在第一位,跟智力、體魄等因素同等重要。可見禮對於一個人是多麼重要。
禮儀是我們工作、生活中經常需要用到的一些交往技巧。禮貌是叫你要對人好,禮儀則是教你如何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好。隻有借助一定的規範和技巧,你的禮貌才能得體地表現出來,為他人所接受。
俄國哲學家赫爾芩曾經說過“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知識都重要。”由此可以看出,禮貌在日常生活中的顯著地位。所以,一個人如果想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想要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首先就要注意與人交往中的禮貌問題。
一個懂禮貌、尊重別人的人總能獲得別人的好感。比如說,走在大街上你踩了別人的腳,之後滿懷歉意地說聲:“對不起!”估計原本想要對你發火的人,都會回一句:“沒關係!”相反如果你出言不遜:“你沒長眼呀7把腳放哪兒了7”估計聽了這話,本來不想和你計較的人都會對你惡語相向,這就是禮貌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有一位小夥子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就因為不注意禮貌而吃了一些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