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家庭青少年的社會介入工作探討
和諧社會建設
作者:葛軼蒙
【摘 要】 文章對離異家庭青少年的問題從社會工作專業角度出發,通過個案分析,探索社會工作者對離異家庭青少年問題的積極介入對策:針對於離異家庭青少年,希望運用社會工作的個案分析方法;從微觀層麵注重社會工作者的介入方法與技巧;以增權的方式介入離異家庭青少年社會化的發展困境;密切關注離異家庭青少年的生存狀態,強化對策方法研究;調集家庭、學校、社區力量為離異家庭青少年創設良好的社會環境。
【關鍵詞】 離異家庭;青少年;社會化;社會工作介入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青少年身心發展問題正逐步走進人們的日常話題,受到不少的關注和討論。但是,針對離異家庭青少年身心發展困境的研究稍顯不足,從社會工作的角度對這個主題開展研究更是屈指可數。社會工作關注工作對象的現實境遇,相信他們的潛能,並引導他們理解和適應環境,推動其走上正常的生活軌道。本研究重點關注離異家庭青少年的成長困境及其解決對策。本研究將從專業角度出發,以離異家庭青少年成長困境為切入點,嚐試建構緩解困境的模型,並提出可供參考的介入過程,著重從社會工作視角下分析離異家庭青少年身心發展困境,初步構建社會工作介入離異家庭青少年成長問題的解決模型,並探討問題解決路徑,以幫助、引導離異家庭青少年正確麵對問題,促進其健康發展。
二、案例介紹
1、個人與家庭的基本情況
李某是一名標準的90後,男性,出生於1995年,還未懂事之時父母就因性格不合離婚。李某一直跟隨母親生活,在母親和親戚的關心照顧下成長至今。由於母親管教嚴格,李某還算順利的考取了西安的一本大學。但是自從上初中至今,經常與母親發生激烈的爭吵,在與親近人的交往、性格、心理等方麵還存在一些問題。
李某的母親屬於女強人,李母離異後一直單身,雖說工資豐厚,但畢竟是一個人撫養李某,所以平時生活盡量節儉。而在李某學習這一方麵,李母一向嚴格要求李某,盡其所能花錢為李某報輔導班學習,花錢讓李某上重點高中。不過在生活中,李母一直教育李某花錢不要鋪張浪費,不與同學攀比。總體而言,雖說李某生活在離異家庭,但是物質生活水平還是不比別人差多少的。
2、學校老師、同輩群體和親人對案主的評價
(1)學校老師的評價。首先,本人先走訪了李某的高中班主任張老師,在張老師的眼中,李某開始在班級裏並不是十分活躍,學習成績也是處在中遊水平,在對待學習上也沒有表現出特別努力或者特別厭煩的情緒。不過高二在一次校園歌手大賽的比賽中,李某一舉獲得大賽亞軍,讓全班對其有了重新的認識。特別是在進入高三之後,李某的學習成績也提高了,最後通過努力,高考成績班級排名第五,順利考入了一本大學。但張老師還提到,在平時的觀察中,他發現李某性格比較暴躁,做事情不踏實,情緒不穩定,遇到問題喜歡鑽牛角尖。
接著,本人到了李某的大學訪問了李某的輔導員胡老師。在李某入校這一個多月以來,胡老師對李某的印象並不十分深刻。胡老師說,李某在學校並不出眾,在班級和學院組織的活動中顯得不是很積極主動,性格看上去比較內向,沒有加入學生會,沒有在班級裏擔任較為重要的角色,加之李某經常周末回家,所以胡老師與其幾乎沒有過交流。
(2)同輩群體的評價。在對李某的同輩群體,即就是李某同學的采訪中,他們眼中的李某是一個非常講義氣的“哥們兒”,對朋友很夠意思,喜歡唱歌,但有時候性格比較急,喜歡抱怨,特別好麵子。在他的同輩群體中,同性朋友的比例要占大部分,異性朋友相比而言較少。
(3)親人的評價。李某的親人對李某的評價是李某總體是個老實的好孩子,不給家人惹事,能夠考上一本大學全家人也替他高興。但是李某總與其母吵架,甚至有過摔東西、離家出走等過激行為讓親人們覺得李某不懂事,不知道心疼自己的母親。親人們還發現李某非常愛鑽牛角尖,聽不得別人的勸告,性格比較暴躁。
三、社會工作介入離異家庭青少年社會化問題的分析
1、工作理念
本次介入的工作理念是助人自助,優勢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