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西藏實踐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啟示(1 / 2)

在西藏實踐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啟示

西部社會

作者:梁逸群

【摘 要】 本文概述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西藏地區的具體實踐,總結出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西藏建設實踐中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相結合;隻有切實做好統一戰線工作,西藏才能形成各方麵廣泛團結的生動局麵;堅持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緊密結合、協調發展。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西藏;實踐

一、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理論強調民主,該民主具有真實性及階級性特點,其提倡實質性民主而並非形式上的民主。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將群眾觀貫徹落實到社會主義建設中。我國社會主義及西藏地區之所以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原因有三點:

首先,人民群眾是我國社會利益的主體,若社會經濟發展中沒有人民民主這一概念,那麼就無法在經濟發展中體現人民民主的地位,人民群眾的利益也無法得以保障。因此為了保證我國廣大群眾的利益,在我國各個地區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尤為必要,它是現今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次,人民群眾是社會曆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及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真正彰顯了民主性,將這一理論廣泛應用到西藏地區經濟發展中,在一定意義上能夠促進西藏地區的經濟發展,為西藏經濟鼓東風。我國政府的執政權力是由人民群眾這一權利主體所賦予的,因此不論是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還是地區經濟中都要認真貫徹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此外,人民群眾是價值判斷的主體,我國政府或者西藏政府若脫離人民群眾搞建設,那麼必然會導致建設內部一片混亂,各種腐敗現象層次不窮,從而無法實現自身的職能價值與經濟價值。為了提升我國及西藏地區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應將馬克思主義群眾充分融入到我國及西藏地區的社會經濟與政治生活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

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西藏的偉大實踐

2011年,西藏地區黨委決定全麵進行基層建設,在西藏的區、地及縣三級選拔出了1.25萬名優秀黨員幹部,將其派遣到多個村落,與村落的農民群眾同吃住、同勞動,這一舉措雖然沒有宣揚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等口號,但是卻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核心理念融入到了實際行動中,充分展現了該地區在經濟建設與發展中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係。就這次基層建設活動為例,這次活動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西藏地區的實際應用,對西藏地區全麵落實我國科學發展觀、重點務實基層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為了全麵落實馬克思主義群眾觀,促進我國西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中央從改革開放以來,對於西藏的發展問題召開了五次座談會,座談會的主要內容是要求西藏地區在建設發展中要始終建立黨的群眾路線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經濟生活中全麵開展群眾工作,重視當地人民群眾在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另外,黨中央還一致認為西藏地區在發展過程中要認真貫徹西藏地區的指導方針及發展方針,積極麵對社會經濟建設中的不合理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快速解決該地區建設發展中的矛盾,從而使西藏地區呈現一種和諧之態,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西藏地區的經濟水平,同時還對我國和諧社會主義建設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在西藏地區要全麵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可以根據當地發展特點開展一些具有實踐意義的活動,讓當地群眾主動參與到社會經濟生活中,使當地部門及領導人與人民群眾有一個近距離的接觸,這樣能夠真實的了解人民群眾的想法,從而更好的製定下一步發展的戰略性目標,確保發展實踐充分展現群眾意願,為人民群眾解憂。眼觀西藏地區經濟發展六十年,西藏地區經曆了興與衰,以往造成西藏經濟十分落後的重要原因就是當地在發展過程中沒有一定的規律性可循,在經濟建設與發展中不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因此導致西藏地區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較為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