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車輛安全運行管理的問題與對策
經營管理
作者:張永柏
【摘 要】 本文針對車輛安全運行管理中常見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要加強車輛安全教育,營造安全運行氛圍;加大預防力度,健全相關製度;做好車輛安全檢查工作,及早發現安全隱患;落實車輛運行安全責任製,做到警鍾長鳴;車管人員要履行好職責,合理安排用車。
【關鍵詞】 車輛安全;運行管理;問題;對策
車輛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經常性、綜合性、基礎性的工作,是車輛運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的重要環節。車輛安全運行狀況如何,關係生命財產安危。車輛安全運行集人、車、路、環境等要素於一體,任何一環的失控,都可能導致車輛事故發生。因此,車輛安全運行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 防微杜漸,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創新車輛運行管理模式,向規範化、經常化、製度化的管理轉變,使車輛安全運行變成每一位駕駛員的自覺行動,才能促進車輛安全運行管理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一、車輛安全運行管理中常見的問題
車輛安全運行管理在各單位的管理諸事項中占據特殊位置,因為它事關重大,往往關係到生命財產安全。就目前,在車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各種安全隱患的直接推手。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人的因素
在道路交通的三要素人、車、道路中,人是關鍵的因素。因為人是這三要素中唯一有著獨立思維的因素,也是最活躍的因素。分析近幾年來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因人的不安全行為而造成的事故占96%,尤其是因違章肇事的占67%以上,人對交通安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盲目自信。部分年輕司助人員和有經驗的駕駛人員,僅憑自己的經驗和自信心,自以為是,我行我素,他們往往在安全製度麵前無所謂,在領導麵前不在乎,把領導和安全管理人員的要求當成耳旁風,把安全監督視為找麻煩,自以為絕對安全,思想麻痹,違章肇事。
(2)疲勞駕駛。疲勞駕駛是指駕駛員的身體在疲勞狀態無法保證安全行車的情況下繼續駕駛車輛。疲勞駕駛的主要類型有:精神疲勞、視力疲勞、肌肉疲勞三種。導致駕駛員疲勞駕駛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是任務緊急,駕駛員連續駕駛時間過長;二是環境單調,引起駕駛員視力疲勞;三是休息不充分,睡眠時間不足;四是身體不適。
(3)車速過快。汽車行駛速度越高,視野越大越不好,會使駕駛員對車速感覺變差,有不自覺提高車速的趨勢。一定的視野值對相應的道路和車速是最佳的,但對於其它道路和車速就不一定了,所以要根據不同用途選擇車型,駕駛員行駛在不同道路環境時,要盡量調整車速使自己處於較舒適的速度感範圍內,以防因精神緊張造成疲勞而影響到行車安全。
(4)情緒波動。受家庭、工作環境和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部分駕駛人員產生煩操情緒,神誌不安,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手忙腳亂,顧此失彼,或者高度喜悅、興奮,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導致不安全行為。
(5)僥幸心理。這是許多違章駕駛人員存在的一種主要心態。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不遵守交通規則,缺乏安全意識,多數表現為明知故犯,在他們看來,違章不一定出事。例如:行車道轉彎處按規定決不允許超車,但存有僥幸心理的人偏不按規定執行,明知故犯,這是典型的習慣性違章。
(6)無所謂心理。通常表現為遵章或違章對自己無所謂,心不在焉,滿不在乎,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對交通安全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比起來不要,因為在他們的心裏根本就沒有交通安全這根弦。因此,在行為上常常表現為頻頻違章,有這種心理的人常常是事故的多發者。
(7)私自出車。車輛的調度和使用都必須按一定的計劃、辦理必要的手續。這是車輛管理製度所明確規定的。凡是未按規定程序私自動用車輛,均為違紀違規行為。實踐證明,私自出車很容易發生事故。其原因:一是駕駛員心理負擔過重,影響正常的駕駛操作;二是為了縮短在外停留的時間,常常超速行駛。私自出車由於無法在思想和心理狀態上給駕駛員提供良好的環境,駕駛員往往是在戰戰兢兢、提心吊膽的情況下開車,有時甚至常常是不計後果地開快車,這就難免不發生車輛肇事。所以私自出車是發生車輛安全事故的最大隱患。
2、濕滑道路
濕滑道路容易引起製動時間延長,製動跑偏,而在濕滑的路麵上,如本來就跑偏的車,再遇上刹車太急,造成前輪抱死,必然會加劇跑偏。車速愈高、刹車愈急跑偏就愈嚴重。後輪側滑也是濕滑道路上容易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