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語雙關語的漢譯策略(1 / 3)

英語雙關語的漢譯策略

傳媒與藝術

作者:劉劍華 趙國毅

【摘 要】 本文以《絕望主婦》為例,闡述了目的論和功能對等論對雙關語翻譯的啟示,提出了相應的翻譯策略。包括對等譯法、分別表義法、諧音譯法、補償譯法等。

【關鍵詞】 英語;雙關語;修辭效用;翻譯策略

雙關語是在特定語境中,利用一個詞的雙重含義,或其與另外一詞讀音相同或相近的特點,使某些詞或句子帶有明暗雙重意義。曆來的翻譯學者都對雙關辭格的翻譯研究情有獨鍾。在雙關語的翻譯問題上,縱觀中西方學者的態度大致分為兩種,一種認為雙關語不可譯,如奈達認為“翻譯雙關語時,我們能做到的最多是給譯文加注釋,告訴讀者原文是雙關語”。[1]錢紹昌在《影視片中雙關語的翻譯》中指出雙關語實際上不可譯,對於譯者來說,英語雙關語隻是用中文闡釋或重寫,使之為中國觀眾理解並接受。另一種認為雙關語可譯,如Delabastita通過分析莎士比亞戲劇作品中雙關語在不同語言中的譯文,提出了一個雙關語翻譯理論。

《絕望主婦》是一部熒屏經典,劇中不乏雙關語的妙例。雙關語的使用,使人物語言風趣詼諧、形象生動,或冷嘲熱諷,或強調突出,或含沙射影,對刻畫劇中人物性格、心理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令人捧腹,耐人尋味。因此,本文選取這一代表性劇作中的雙關語為研究對象,並以目的論和功能對等論為指導,探討英語雙關語的修辭效用和漢譯策略。

一、目的論和功能對等論對雙關語翻譯的啟示

德國功能派學者Vermeer提出的目的論主張:翻譯行為所要表達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即“目的決定手段”。任何翻譯行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並且翻譯方法的選擇要為這一目的服務。雙關語作為一種修辭格,使用的目的不是為了傳遞字麵信息,而是為了製造出言在此、意在彼的修辭效果。基於雙關語所固有的幽默、諧趣、語義含混的修辭屬性,在翻譯雙關語時不必拘泥於字麵和結構上的對等,最重要的是傳遞出原語的那種幽默、諷刺的修辭效果,達到功能上的對等,使譯語讀者能獲得與原語讀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張南峰教授指出;“假如認為必須保留原文雙關語的結構和字麵意義才算翻譯,那麼,就英漢翻譯而言,雙關語的可譯性就很低;但假如認為雙關語不必譯為相同的雙關語才算翻譯,那麼可譯性就很高了。”[2]

比利時翻譯家Delabastita在其著作《翻譯:雙關語及其翻譯論文集》中歸納了十種雙關語翻譯策略,其中包括雙關語譯為相同的雙關語、雙關語譯為類雙關語、雙關語譯為非雙關語和編輯手段等等。李國南提出“保留雙關”和“變通譯法”。[3]徐仲柄提出了契合譯法、補償譯法、側重譯法和加注法。[4]候國金在《雙關的認知語用解釋與翻譯》一文中提出了7條雙關語翻譯的要訣。無論是西方還是中方翻譯學者,他們提出的這些翻譯原則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本文通過對《絕望主婦》中的雙關語進行語料分析,探討其適用的雙關語翻譯策略。

二、目的論和功能對等論下雙關語的翻譯策略

1、對等譯法

Delabastita認為任何語言都有製造雙關語的能力,因此對雙關語進行跨語言處理是可能的,但不一定符合個人心目中的優質的翻譯標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具有重疊和相通之處,因此,對於那些建立在人類共同認知基礎上的雙關語,將其譯為對等的雙關語,既可以傳遞原文的內容,又保存了原文的形式和文化特色,使內容和形式渾然一體。

(1)Beth: But, hey, you can’t help who you fall in love with, right? And Paul’s a real lady-k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