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舞蹈類課程教學現狀及優化措施(1 / 2)

高校舞蹈類課程教學現狀及優化措施

教學改革

作者:魯霏飛

【摘 要】 高校舞蹈類課程教學應針對存在的問題,遵循理論與實踐、引導與強製、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注重教與學的結合,整體示範動作與分解示範動作相結合,加強學生舞蹈創造性培養。

【關鍵詞】 高校;舞蹈教學;現狀;優化措施

高校舞蹈教學的現狀令人擔憂,教師應該正確麵對這種現狀,並深刻分析其中的原因,才能夠找到症結所在,從而為提高高校舞蹈教學質量提供切實有效的參考。筆者聯係高校舞蹈教學的實際,就如何做好高校舞蹈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如下探討。

一、高校舞蹈類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是學生舞蹈水平參差不齊。從高校的舞蹈課程教學來看,很多學生的舞蹈水平很不一致,接受舞蹈專業訓練的時間不一樣,他們對舞蹈的認識也不相同。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基礎全麵地了解,根據舞蹈水平,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那麼,如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舞蹈理論、動作技巧等方麵的訓練呢?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培養出高素質的舞蹈專業人才呢?這是值得我們每個舞蹈教師都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是舞蹈基本技能較差。好多高校的舞蹈專業教學仍然隻是注重基本動作技能的訓練,而對舞蹈的理論學習不夠重視,導致很多學生的知識理論和教學理論嚴重不足,在舞蹈綜合性編排等方麵掌握不到位。學生在舞蹈編導方麵缺乏創造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三是教學手段過於簡單。長期以來,主要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主要以技術訓練為主,而對舞蹈理論教學及語言技能等方麵的學習不到位,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而缺乏啟發式的教學模式,缺乏創造性的活動。從而導致高校舞蹈教學不到位。

二、高校舞蹈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是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進行舞蹈理論教學時,要注重其與實踐相結合,減少空談或長篇大論,加強理論指導的實用性。要摸清身體運動規律,增加對舞蹈運動知識的了解,滲透音樂、舞蹈等多方麵的知識,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

二是遵循引導與強製相結合的原則。在進行高效舞蹈專業教學中,應該注重興趣的培養和方法的引導,采用啟發式教學,注重意誌、毅力、信念、態度、習慣等方麵的培養,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是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原則。針對共同存在的問題,采用集體指導,針對存在的個別問題,則要采用個別指導的方式。教師在舞蹈排練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到共性與個性相統一。

三、高校舞蹈類課程教學現狀的優化措施構建

1、注重教與學的結合

在進行舞蹈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舞蹈技術的教學,還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示範能力、領做能力、講解能力、表演能力和組織能力。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去,為學生提供多方麵的信息刺激,使所學內容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豐富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情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掌握知識技能。這樣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傳統單一課程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傳統的舞蹈訓練模式就是“老師講,學生聽”或者是“學生做(動作),老師糾”,學生很難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況。作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教師不妨在教學計劃的框架內,讓有條件的學生當一當臨時老師,或者有組織地讓學生們互為師生,互教互學,互相糾錯。這樣,學生們得到施展才智的實踐機會,既能得到鍛煉、增強自信,又能體會出老師授課的意圖和要領,察覺出自身的不足。當學生既當學生又當老師的時候,他們便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訓練,而是參與創造。這時,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是最深刻的。“教學能力培養法”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運用時要做好組織與引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