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暖暖的陽光照在悅晴的臉上,悅晴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她吃力的爬了起來,隻覺得口幹舌燥,頭依然很沉重。
“悅晴你醒啦?好點了麼?”曉芸見悅晴醒來,為她倒了一杯水。
悅晴皺著眉,揉著太陽穴,問道:“昨晚發生什麼了嗎......”話一出口才發現,自己的聲音都是沙啞的。
津津一邊紮著馬尾辮,一邊搶著答道:“昨天講座才聽了一半,你忽然臉色蒼白,滿頭大汗,曉芸就陪你回來了。你一沾床就迷迷糊糊睡了過去,直到現在。悅晴,你真的該去做個體檢了,怎麼這麼弱不禁風呢。再看看那個方倩,看起來病怏怏的,可是身體似乎比牛還壯。”
悅晴這才想起來,昨晚的講座上,她聽到了“晴幽苑”的消息,腦子裏一片混亂,然後頭很痛,曉芸扶她回了寢室。可是她並不知道,自己睡了這麼長時間。
一整天的課程結束,雖然疲憊,但卻蠻新鮮的。下午隻有一節素描課,下課後悅晴急急地衝出畫室,也不顧身後曉芸的呼喊,隻是沒良心的丟給她一句話:“我去圖書館啦,晚上回來陪你吃飯,記得等我哦”。她調皮的笑笑,消失在曉芸的視線裏。隻留曉芸無奈的歎了口氣,可憐巴巴的收拾著畫具。風風火火本不是悅晴的性格,她隻是想曉芸放心,知道自己很好。
油畫講座時聽到的消息一直回蕩在悅晴的腦海裏,而看書,是她轉移情緒的最好方式。隻不過,圖書館在西區,這讓她感覺有些不安。不過還好,西區一進門不遠就是圖書館,不用去轉迷宮,也不用經過“那裏”。這讓悅晴又稍稍安心了一點。
沉浸在書海裏,悅晴把糾結的迷惑和深深的恐懼都拋在了腦後。她安靜地坐在角落裏,專心的看著書。
從小她就不喜歡嘈雜,不喜歡張揚,總喜歡在一個小角落呆著,連坐車,都要選後排的座位。仿佛這樣,就可以隔離開那些喧嚷,沉浸在自己的歡笑憂傷裏。她很喜歡吉米的漫畫《躲在世界的角落》,這個世界再大,自己卻隻需要一個角落而已,傷心時在那裏哭,快樂時在那裏笑,別人的歡笑憂傷,都留在外麵的世界裏。心理學講,安靜內向的人往往心靈上有很深的傷口,或是被家庭,周圍環境以及曾經經曆所深深影響,逐漸形成一種逃離,躲避的性格。由於害怕,由於擔憂,使他們寧可遠離世界。
悅晴的心底的確有著一道深深的傷口......年少的陰暗時光像一把鋼刀,當記憶席卷而來的時候,便狠狠切割著悅晴的心髒,切割的血肉模糊,支離破碎......可她雖然恬靜淡泊,卻又堅強勇敢,從不逆來順受,這就是她,與世無爭,卻無比堅毅。
時間悄悄溜走,悅晴抬起頭時,發現窗外的天色有些暗了。她把手中的書放回書架,然後仔細翻找尼采的作品。“這麼多書,應該會有不少他的作品吧。”悅晴邊想邊找。不知從何時起,悅晴喜歡上了尼采,喜歡這個不被世人理解的孤傲的天才。一個遺世獨立的人,他的孤寂,隻有與之一樣懷有寂寞的人才會懂,他的一部分意義在於給那些孤獨的人一個更孤獨的摹本去同情,然後人們已然道:“感謝上帝,原來我很好”。雖然悅晴沒有看完他的全部作品,但是卻早已被他的不凡文筆和深刻的哲理所折服。
這裏尼采的作品似乎並不多,悅晴認真地查看著,目光定格在一本舊書上。《朝霞》,尼采1881的作品。悅晴伸手去拿,卻有一隻手搭在了她的手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