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笑臉看人生(1 / 3)

第十章笑臉看人生

——金克拉演講精選

在問題中成長

常聽有人老是在抱怨生活中的種種苦難、折磨。對他們來說,人生似乎是極大的不幸,還是讓我們以極普通、實際的方式來探討一下這種心態。如果目前的工作對你毫無困難,老板完全可雇用一個能力不如你的人,來做這些不需多用頭腦的例行公事。在企業世界中,有能力解決複雜問題的人,才是雇主最重視的人。

我們經常因為麵對問題或挑戰,而得到成長或使能力變得更強。有心參加奧運賽跑的選手,如果你往下坡跑來訓練自己,絕對沒有機會得獎。反之,如果平日訓練的時候就往上坡跑,速度及耐力必定會隨之增大,得獎的機會也就大得多了。

拳擊選手吉尼·東尼一輩子最幸運的一件事,就是曾經在比賽中打斷了雙手。他的經紀人覺得他再也不可能用力出拳爭取重量級冠軍。然而,東尼卻決心做個有頭腦、有技巧的拳擊家,而不是不顧一切出拳的猛將。拳擊史家可以告訴你,他果真成了拳擊史上數一數二的好手。如果他像沒有斷手之前那樣隻知凶狠出拳,絕對無法打敗最強悍的重量級選手傑克·譚普西。總而言之,如果東尼沒有遇到斷手的問題,絕不會浴火重生,得到重量級冠軍的榮譽。

下一次遇到困難、險阻或任何問題,應該笑著說:“我成長的機會來了!”

你多大了你的朋友當中,可能有些四十多歲的人已經“老”了,但有些七十多歲的人卻還很“年輕”。《美國英語辭典》是一本極有權威的字典,作者對“老”的定義是“已經毫無用處;往日的;破舊的;陳腐的”,他完全沒有提到與日曆或生日有關的事。相信你對這幾個解釋應該讚同。

作者說,“年輕”就是“身、心、感覺具有青春活力”。我非常喜歡這個定義,同時也深感,這正是我個人及我對生活感覺的寫照。

愛迪生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別的成就可數,就隻好數數自己的年歲了。”我很喜歡舊約聖經上的英雄迦勒,八十五歲的他,還一心想上山鏟除巨人,而且覺得自己像四十歲時一樣健康、有活力。他顯然成功了,因為當今世上已經沒有九尺高的巨人了。

有人說,“珍惜青春歲月,就會有舒適愉快的老年。”這正證明了精神病學家史邁利·布蘭登所說的一句話:“一個人隻要對其他人及其他事物保持積極興趣,不論年紀多大,都不會衰老。”我不敢說這句話百分之百的正確,但是我相信,阿茲海默症多半是因為一連串錯誤的選擇直接導致衰老造成的。

謹守合理的健康守則,有規律地運動,不斷學習新事物,一生都有美好、純潔、活潑有力的思想,你一定能活得很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會一帆風順。

車與牛的故事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農夫到汽車代理商店去買陽春車型,結果卻必須外加一大堆配備。一萬四千美元的標準車種,竟然變成二萬二千美元的毫華驕車。農夫非常喜歡這些配備,但是實在超過預算太多了。

幾個月後,他終於逮到機會,至少可以讓彼此扯平一點。賣車給他的推銷員到他的農場來買牛,左看右看,終於選好了牛,問道:“多少錢?”

農夫滿麵笑容地回答三百九十五美元。推銷員非常高興,決定買那頭牛。農夫走進屋子裏,再仔細算算,把貨款明細交給推銷員,上麵總共九百二十美元二角。推銷員當然非常生氣,“你不是告訴我三百九十五美元嗎?”農夫肯定地告訴他,一般陽春牛價的確是三百九十五美元,但是這一頭牛身上有塊雙色上好牛皮,要加九十五美元;為了使牛的食量及表現更好,它體內多了一個胃,需要一百一十美元;附帶的蒼蠅拍—牛尾巴—三十五美元;四個擠奶器—奶頭—各十五美元,共計六十美元;有花紋的牛角一個二十美元。一對共是四十美元;自動施肥設備(保證終身可用)——牛糞—一百二十五美元。上麵這些項目共四百六十五美元,外加稅金六十美元二角,所以總價是九百二十美元二角。

看到這兒,相信許多讀者會對這個農夫的機智露出會心的微笑。有時候,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所用的錢必須超過預算,就用這個故事與朋友們共享吧。

工作時間VS生產力《華爾街日報》上曾經刊登工業心理學家約翰·坎普的一段話:“每個人的體力有不同的極限。隻要到了自己的臨界點,額外的工作時間反而會降低工作品質,增加工作壓力。”換言之,增加工作時數並不表示產品會越來越多,品質也不一定會直線上升。

事實上,根據《今日美國》的報導,造成美國生產力下降的首要原因就是婚姻。有許多人努力加班,希望提高生產量,結果反而同時對產品及婚姻造成傷害。工作時間太長的人,可能也會失去欣賞及實現雇主目標的能力。

英岱爾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理寇碧·戴絲說:“我們希望員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如何與大環境配合。”英岱爾公司也很用心,不希望因為工作過度妨礙了員工的私人生活。戴絲女士說,根據過去幾年的統計,能夠在工作與個人職責之間取得平衡的員工,往往比被工作左右生活的人能夠忍受競爭的壓力。

根據內部研究顯示,在英岱爾,加班多的人未必升遷得快,重要的是學曆、經驗以及工作成果。不過戴絲女士表示,比別人工作時間長,有時候的確會有所不同。

專門在紐約為大公司當人事政策顧問的莫瑞·漢寧認為,換了新工作,“一定要多花些時間迎頭趕上,展現個人特色”——這或許需要一年的工夫。

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及事業三者“同樣”重要,聰明的領導者及管理者都明白這個道理,要想成功,就一定要使三者鼎足而立。

不可能的夢想他首次參加職業高球賽時,穿著網球鞋、兩美元的褲子,沒戴手套,背著二十美元的球袋,以及總價七十美元的球杆。他有啤酒肚,留著絡腮胡,打球的姿勢也不雅觀。他的手抬得又高又遠,揮杆畫出大約四分之三個圓圈,和一般高爾夫球職業選手教人打球的方式大相徑庭。

他是誰呢?他就是最近在世界高爾夫球職業賽中創造佳績的羅勃·藍德斯。五十歲的他,可以說是最不可能名列職業高球名將的人。如果有人把他寫成劇本,好萊塢片商絕對不會花錢買下來。羅勃從二十二歲開始打高爾夫球,二十八歲第一次參加職業賽。1983到1991年之間,他因為背痛無法練習深愛的運動。從那時候起,他平均每周隻打一次球。他完全是苦出身,沒看過任何相關書籍,也沒上過高爾夫球課。

這位球壇名將一生起伏很大,他原先的工作每年有一萬八千美元的收入。但是公司倒閉,他就失業了。為了謀生,他隻好砍柴出售,因此手臂非常強壯。他有一座小農場,就在農場的房舍和牛群上空打高爾夫球。為了籌措到佛羅裏達州的旅費,以便符合參賽資格,他把手中一萬美元的股票以四千美元變賣掉。

羅勃·藍德斯的夢想幾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但是他誌在必得,利用每一個機會練習,為這項艱難的挑戰做準備。他不像有些人那樣自憐自怨:“我真是命苦呀!”反而以百折不撓的態度,開創了嶄新的局麵。

或許你和我也可以本著相同的態度達成夢想呢!

有效的教學法聖約翰學院大約有四百名學生,分別就讀於馬利蘭州安那波裏斯及新墨西哥州聖塔費爾兩個校區,學校的校委員與一般學校不同,他們認為某些作者及課本,的確特別傑出,因此該校不讓學生選課,而是一律授予相同的課程——英文、法文、音樂、數學及科學,涵蓋的作者包括柏拉圖、但丁、培根、休姆、康德、吉爾凱高爾、愛因斯坦、杜博斯及布克·華盛頓。

根據《美國人的方式雜誌》上的報導,聖約翰學院堅信中世紀的信念——所有知識都是一體,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應該博學強記。更奇怪的是,該校沒有期末測驗,沒有專業訓練,鮮有校內體育活動,沒有兄弟會或姊妹會,甚至也沒有選修科目。最特別的一點是,校內所有教師都可以教授任何科目——無論是歐幾裏得的幾何學、馬基維利的政治學,或海森柏格的量子力學。

聖約翰學院要求所有學生為自己的教育負起大部分的責任。老師上課時,大都自由開放給學生隨時表達意見。他們相信學習需要整體的力量,而不是個別學習。他們所用的教科書都很艱深,需要“彼此互助合作學習”。

問題是“這一套教學法真的管用嗎?答案是肯定的。畢業五年之內,百分之七十的學生都上了研究所,該校畢業生獲得人文科學博士學位的人數,也高居全國第五位。聖約翰學院的畢業生之中,有百分之十九成為教師或學校行政人員,百分之二十七分布在各專業領域,例如政府部門、公共事務、電腦科學、工程界等。另外有百分之二十從商,百分之八在法律界,從事醫藥、保健方麵的人約有百分之七。

看來,聖約翰學院似乎相當有成就,或許有更多學校應該以他們為借鑒。

報上的好消息多年來,常聽有人說他們不再看報,因為報上有太多壞消息,好消息卻寥寥可數。因此,我對美聯社及合眾國際社所報導的兩則溫馨小故事感觸特別深。

美聯社所報道的是鄧妮彥的故事。她剛從越南到美國時,隻會說一個英文字,但是八年後卻以最優異的成績,代表全體畢業生在佛羅裏達州潘沙卡拉市立中學的畢業典禮上致辭。她的成就太傑出了,連總統都致電祝賀她。她的變化使她深受感動,但她更感激美國所給予她的機會。

合眾國際社報道的是另一則同樣激勵人心的消息。主角婕若汀·羅洪在西北伊利諾大學畢業時,年齡略長於同班同學。她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她既看不見也聽不到。有史以來,她是第六位能從大學畢業的視障或聽障人士。有人問起她何以能有如此傑出的成就,她說:“其實每個人的目標都一樣,隻是所走的路不同罷了。”

由於環境及誌趣各異,適合別人的目標不一定適合你。適用在婕若汀·羅洪和鄧妮彥的一項原則,也同樣適用在你和任何人身上——他們永不放棄希望。這兩位女性都看得出自己的障礙,並且認為這是挑戰時機。看了她們的故事,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隻要效法她們的精神,也可以像她們一樣成為頂尖好手。

簡單扼要的作用我剛踏進推銷業時,首先學到的幾件事當中,包括“簡單扼要”。也就是說,傳達給對方的訊息一定要清楚無誤。如果訊息不夠清楚,顧客就會混淆不清,自然不會采取行動。

這個道理可以適用在任何方麵。例如在現代的馬拉鬆賽當中,常需要用到運動心理學家電腦化的訓練製度,以及性能最佳的跑鞋。要想贏一場大賽,這或許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不否認這些助力的效力,但是利彥瀨穀雖少了這些,也一樣在波士頓馬拉鬆賽中拔得頭籌。

1981年,瀨穀贏得波士頓馬拉鬆賽時,我深受感動。他的訓練計劃非常簡單,可以用他自己的十六個字說明:“我每天早上跑十公裏,晚上跑二十公裏。”就是這個計劃使他成為全世界最偉大、跑得最快、最有天分的長跑健將。有人對瀨穀說,他的訓練計劃和其他馬拉鬆選手比較起來太簡單,他回答道:“這個計劃的確很簡單,可是我沒有一天不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一天例外。”這個計劃簡單嗎?是的。容易嗎?不容易。

我深信,大多數人無法實現目標,不是因為計劃太簡單或太複雜,而是因為不願意或沒有決心實行計劃。

我們的許多計劃都不需要細節,但是絕對需要“實行”。瀨穀的計劃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他日複一日有恒心地做到。他的計劃已經簡單得無法再簡單了!我們應該學習利彥瀨穀的榜樣——計劃要簡單,但是要認真實行。

是麻煩,還是機會藍迪·梅爾斯是個家具店員。顧客上門時,店員總是輪流上前招呼。有一次,另一名店員低聲抱怨說:“我才不要賣東西給那種客人!”藍迪問他有什麼麻煩,對方告訴他,這對客人當中,男的既聾又啞,女的也是中度視障及聽障,他絕對不願意在這種人身上浪費時間,也不能算他已經招呼過一筆生意了。藍迪問他可否與他互換機會,答案是:“好哇!如果你想浪費時間,隨你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