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PMA黃金定律
第一節PMA黃金定律
在推銷員中,廣泛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打赤腳,怎麼會要我的鞋呢?”於是放棄努力,失敗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後發大財而回。
這就是一念之差導致的天壤之別。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麵對打赤腳的非洲人,由於一念之差,一個人灰心失望,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滿懷信心,大獲全勝。
我們必須麵對這樣一個奇怪的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敗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實、自在、瀟灑,失敗平庸者過得空虛、艱難、猥瑣。為什麼會這樣?
仔細觀察、比較一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心態,尤其是關鍵時刻的心態,我們將發現“心態”會導致人生驚人的不同。
生活中,失敗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態有問題。遇到困難,他們總是挑選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還是退縮吧。”結果陷入失敗的深淵。成功者遇到困難,仍然保持積極的心態,用“我要!我能!”“一定有辦法”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於是便能想盡辦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愛迪生在幾千次失敗的試驗麵前,也決不退縮,最終成功地發明了照亮世界的電燈。
因此,成功學的始祖拿破侖·希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差別在於成功人士有積極的心態,即PMA(Positive.Mental Attitude)。而失敗人士則習慣於用消極的心態去麵對人生。消極的心態,即NMA(Negative Mental Attitude)(在美國成功學領域PMA與NMA已成為替代積極心態與消極心態的專有名詞)。
成功人士運用PMA黃金定律支配自己的人生,他們始終用積極的思考、樂觀的精神和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人士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他們空虛、猥瑣、悲觀失望、消極頹廢,最終走向了失敗。
運用PMA支配自己人生的人,擁有積極奮發、進取、樂觀的心態,他們能樂觀向上地正確處理人生遇到的各種困難、矛盾和問題。運用NMA支配自己人生的人,心態悲觀、消極、頹廢,不敢也不去積極解決人生所麵對的各種問題、矛盾和困難。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納粹德國某集中營的一位幸存者維克托·弗蘭克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馬爾比·D·馬布科克說:“最常見同時也是代價最高昂的一個錯誤,是認為成功有賴於某種天才、某種魔力、某些我們不具備的東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實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成功是運用PMA的結果。一個人能飛多高,並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心態所製約。
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
1、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2、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
3、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心態就決定了最後將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人們在任何重要組織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態。
難怪有人說,我們的環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自己的態度來創造。
當然,有了PMA並不能保證事事成功,但PMA肯定會改善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任何一種單一的方法都不能保證他凡事心想事成,隻有當PMA和十七個成功定律的其他定律緊密結合後,才會達到成功的彼岸;反之,實行NMA的人則一定不能成功。拿破爾·希爾說,從來沒有見過持消極心態的人能夠取得持續的成功。即使碰運氣能取得暫時的成功,那成功也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第二節 隱形護身符
普天之下,芸芸眾生,莫不渴望實現自身的價值,莫不渴望致富,莫不渴望成功。但是,如何捕獲成功,通向成功之路的起點在哪裏呢?人們都在默默尋找。
拿破侖·希爾告訴人們,要想成功,首先應該認識你的隱形護身符。我們每人都佩帶著隱形護身符,護身符的一麵刻著PMA(積極的心態),一麵刻著NMA(消極的心態)。
這塊隱形護身符具有兩種驚人的力量:它既能吸引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又能排斥這些東西,奪走生活中的一切。這兩種力量的第一種是PMA,它可以使人登峰造極,而第二種力量是NMA,它使人終身陷在穀底,即使爬到巔峰,也會被它拖下來。
那麼,心態是如何影響人的呢?按照行為心理學來說,當你有一種信念或心態後,你把它付諸行動,就更能加強並助長這種信念。
舉例來說,你有一個信念,就是你能夠很好地完成自己承擔的工作,你就會覺得你在工作中很有信心,你常常這樣想,並在實踐中想方設法去做好工作,信心就會更強。這就是你的行動加深了你的心態。又比如說你欣賞一個人也是這樣子的,你喜歡他,你就會主動去溝通交往,之後你會不斷發現這個人的優點,從而更喜歡這個人。這是情緒和行為相應的一種反映。同樣,對於你自己,你很喜歡自己,或你很不喜歡自己,也是這樣的。當一個心態存在以後,你的行為會加深它。所以有的時候孩子或女人,哭起來是越哭越傷心,這就是哭的行為促使她發泄情緒,彼此的因和果就混淆在一塊了。所以,當你認為自己是有能力的話,你就會覺得各方麵隻要經過自己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你,隻有你能改變自己,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打敗你,也隻有你自己。因此,無論你自身條件如何惡劣,隻要你運用PMA,並將它和成功定律的其他定律相結合,就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反之,無論你自身條件如何優秀,機會如何千載難逢,隻要你運用NMA,則你的失敗是必然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運用PMA,成就事業的典型。
8歲的富蘭克林·羅斯福是一人脆弱膽小的男孩,臉上總顯露著一種驚懼的表情。他呼吸就像喘氣一樣,如果被喊起來背誦,他立即會雙腿發抖,嘴唇顫動不已,回答得含糊且不連貫,然後頹廢地坐下來,如果他有好看的麵孔,也許就會好一點,但他卻是齙牙。
像他這樣的小孩,自我感覺一定很敏銳,回避任何活動,不喜歡交朋友,成為一個隻知自憐的人!
但羅斯福卻不是這樣。他雖然有些缺陷,卻保持著PMA(積極的心態),有一種積極、奮發、樂觀、進取的心態,這種PMA,就激發了他的奮發精神。
他的缺陷促使他更努力地去奮鬥,他並不因為同伴對他的嘲笑便降低了勇氣,他喘氣的習慣變成一種堅定的嘶聲。他用堅強的意誌,咬緊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顫動而克服他的懼怕。就是憑著這種奮鬥精神,憑著這種PMA,羅斯福終於成為了美國總統。
他不因自己的缺陷而氣餒,甚至加以利用,變其為資本,變為扶梯而爬到成功的巔峰。在他的晚年,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有嚴重的缺陷。美國人民都愛他,他成為美國第一個最得人心的總統,這種情況是以前未曾有過的。
他的成功是何等神奇、偉大,然而其先天所加在他身上的缺陷又是何等的嚴重,但他卻能毫不灰心地幹下去,直到成功的日子到來。像他這樣的人,如果停止奮鬥而自甘墮落,則是相當自然而平常的事!但是羅斯福卻不這麼做。假使有什麼可憐的地方,他就讓朋友們來可憐他。他從來不落入自憐的羅網裏,這種羅網害過許多比他的缺陷要輕得多的人。沒有人能想象這位受到愛戴的總統,竟會有如此悲哀的童年以及如此偉大的信心。
假使他極為注意身體的缺陷,或許他會花費許多時間去洗“溫泉”,喝“礦泉水”,服用“維他命”,並花時間航海旅行,坐在甲板的睡椅上,希望恢複自己的健康。
他不把自己當作嬰孩看待,而要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他看見別的強壯的孩子玩遊戲,遊泳,騎馬,做各種極難的體育活動時,他也強迫自己去參加打獵,騎馬,玩耍或進行其他一些激烈的活動,使自己變為最能吃苦耐勞的典範。他看見別的孩子用剛毅的態度對付困難,用以克服懼怕的情形時,他也就用一種探險的精神,去對付所遇到的可怕的環境。如此,他也覺得自己勇敢了。當他和別人在一起時,他覺得他喜歡他們,並不願意回避他們。由於他對人感興趣,從而自卑的感覺便無從發生。他覺得當他用“快樂”這兩個字去接待別人時,就不覺得懼怕別人了。
在他未進大學之前,已由自己不斷的努力,有係統的運動和生活,將健康和精力恢複得很好了。他利用假期在亞利桑那追趕牛群,在落基山獵熊,在非洲打獅子,使自己變得強壯有力。有人會疑心這位西班牙戰爭中馬隊的領袖羅斯福的精力嗎?或是有人對於他的勇敢發生過疑問嗎?然而千真萬確,羅斯福便是那個曾經體弱膽怯的小孩。
羅斯福使自己成功的方式是何等的簡單,然而卻又是何等的有效!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羅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在於他的心態和他的努力奮鬥。但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心態。正是他這種積極的心態激勵他去努力奮鬥,最後終於從不幸的環境中找到了成功的秘訣。他使用隱形護身符,把PMA的那麵朝上,終於把成功吸引過去。
“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我是自己靈魂的領導。”這句詩告訴我們:因為我們是自己態度的主宰,所以自然會變成命運的主宰。態度會決定我們將來的機遇,這是行之四海而皆準的定律。這句詩也強調,無論態度是破壞性的或建設性的,這個規律都會完全應驗。運用PMA黃金定律,我們會把心中的各種念頭和態度變為事實,同樣地能把富裕或貧窮的思想都變成事實。
“美國聯合保險公司”業務部有個叫艾爾·艾倫的人,他一心想成為公司裏的王牌推銷員。他把自己讀過的勵誌書籍和雜誌中所介紹的PMA原理拿來應用。在一本名為《成功無限》的雜誌裏,他讀到一篇題為《化不滿為靈感》的社論,不久,他就有了一個應用的機會。
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艾爾在威斯康辛市區裏冒著嚴寒沿著一家家商店拉保險,結果一個也沒有拉成。他當然非常不滿意,但他的PMA卻把不滿轉變成“靈感”。他突然想起自己讀過的那篇社論,就決心一試。第二天從辦事處出發前,他把自己前一天的失敗告訴其他推銷員。他說:“等著看好了!今天我要再去拜訪那些客戶,並且會賣出比你們更多的保險。”
說也奇怪,艾爾真的辦到了。他回到原來的市區裏,再度拜訪每一個他前一天談過話的人,結果他一共賣出66個新的意外保險。
把隱形護身符翻過來,不用NMA的那一麵,而使用具有PMA的威力的這一麵,是許多傑出人士的共同特征。大多數人都以為成功是透過自己沒有的優點而突然降臨的,或是我們擁有這些優點,卻視而不見。其實最明顯的往往最不容易看見,每一個人的優點正是自己的PMA,一點也不神秘。
積極的心態(PMA)是正確的心態,正確的心態是由“正麵”的特征所組成的。比如信心、誠實、希望、樂觀、勇氣、進取、慷慨、容忍、機智、誠懇與豐富的常識等等都是正麵的。
至於消極的心態(NMA)的特性都是反麵的,它們是消極、悲觀、頹廢的不正確的心理態度。
拿破侖·希爾在研究成功人士多年以後,終於下了一個結論:認為積極的心態正是他們共有的一個簡單的秘密。
第三節 翻轉世界
拿破侖·希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星期六的早晨,一個牧師正在為講道詞傷腦筋,他的太太出去買東西了,外麵下著雨,小兒子又煩躁不安,無事可做。後來他隨手拿起一本舊雜誌,順手翻一翻,看到一張色彩鮮麗的大幅世界地圖。於是,他把這一頁撕下來,把它撕成小片,丟到客廳地板上說:“強尼,你把它拚起來,我就給你五塊錢。”
牧師心想他至少會忙上半天,誰知不到十分鍾,他書房就響起敲門聲,他兒子已經拚好了,牧師真是驚訝萬分,強尼居然這麼快就拚好了。每一片紙頭都整整齊齊地排在一起,整張地圖又恢複了原狀。
“兒子啊,怎麼這麼快就拚好啦?”牧師問。
“噢,”強尼說:“很簡單呀!這張地圖的背麵有一個人的圖畫。我先把一張紙放在下麵,把人的圖畫放在上麵拚起來,再放一張紙在拚好的圖上麵,然後翻過來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拚得對,地圖也該拚得對才是。”牧師忍不住笑起來,給了他五塊錢,“明天講道的題目也有了。”他說,“假使一個人是對的,他的世界也是對的。”
這個故事意義非常深刻:如果你不滿意自己的環境,想力求改變,則首先應該改變自己。即“如果你是對的,則你的世界也是對的”。假如你有積極的心態,你四周所有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艾文·班·庫柏是美國最受尊敬的法官之一,但他小時候卻是個懦弱的孩子。
庫柏在密蘇裏州聖約瑟夫城一個準貧民窟裏長大。他的父親是一個移民,以裁縫為生,收入微薄。為了家裏取暖,庫柏常常拿著一個煤桶,到附近的鐵路去拾煤塊。庫柏為必須這樣做而感到困窘。他常常從後街溜出溜進,以免被放學的孩子們看見了。
但是,那些孩子時常看見他。特別是有一夥孩子常埋伏在庫柏從鐵路回家的路上,襲擊他,以此取樂。他們常把他的煤渣撒遍街上,使他回家時一直流著眼淚。這樣,庫柏總是生活在或多或少的恐懼和自卑的狀態之中。
有一件事發生了,這種事在我們打破失敗的生活方式時總是會發生的。庫柏因為讀了一本書,內心受到了鼓舞。從而在生活中采取了積極的行動。這本書是荷拉修·阿爾傑著的《羅伯特的奮鬥》。
在這本書裏,庫柏讀到了一個像他那樣的少年的奮鬥故事。那個少年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但是他以勇氣和道德的力量戰勝了這些不幸。庫柏也希望具有這種勇氣和力量。
這個孩子讀了他所能借到的每一本荷拉修的書。當他讀書的時候,他就進入了主人公的角色。整個冬天他都坐在寒冷的廚房裏閱讀勇敢和成功的故事,不知不覺地吸取了積極的心態。
在庫柏讀了第一本荷拉修的書之後幾個月,他又到鐵路上去揀煤。隔開一段距離,他看見三個人影在一個房子的後麵飛奔。他最初的想法是轉身就跑,但很快他記起了他所欽羨的書中主人公的勇敢精神,於是他把煤桶握得更緊,一直向前大步走去,猶如他是荷拉修書中的一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