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寶藏質疑(1 / 3)

第二章寶藏質疑

誰拿走了“阿波丸”黃金

1944年底,二戰即將結束,日本帝國主義瀕臨失敗的邊緣,尤其是其海上運輸線已被完全切斷。美國政府怕日本政府窮凶極惡,迫害戰俘,遂通過中國和瑞士從中斡旋,允許日政府動用少量運輸船。“阿波丸”號就是其中的一艘。

“阿波丸”號被稱為“幸運之神”。1945年2月17日,“阿波丸”號裝載800多噸物資,駛向東南亞,並從東南亞帶回2000多名乘客。同時,它還秘密裝運了300噸橡膠、3000噸錫錠、2000噸鎢、800噸鈦、40噸黃金、12噸白銀、50箱工業鑽石、50箱珍珠瑪瑙和部分貨幣,總數達50億美元之巨。

4月1日傍晚,“阿波丸”號駛入台灣海峽。晚22點,在那裏巡邏的美國“皇後魚”號,突然向“阿波丸”號發射了3枚魚雷。隨著3聲巨響,“阿波丸”號斷為兩截,慢慢地沉入海底。整艘船隻有一人生還。

1977年,中國政府向世界公布,準備打撈“阿波丸”號沉船。1977年3月,中國打撈公司的調查船和海軍合作,奔赴沉船地帶。經過一個多月的勘察、測量,終於在5月1日發現了目標。直到1980年7月6日,整個“阿波丸”號才得以重現天日。

但疑惑也隨之而來。對照當年的存貨記錄,貨物全部找到,但獨獨沒有那40噸黃金。從“阿波丸”號裝上貨到被擊沉,中間並未停過船,那麼40噸黃金怎麼會不翼而飛了呢?這不僅令我國政府困惑,也為世界不解。究竟是誰拿走了這40噸黃金,則仍然像沉在海底的謎。

“黃金船隊”沉寶之謎

1702年,西班牙財政出現赤字,國王菲利普五世命令南美洲西班牙殖民當局把上繳和進貢的金銀財寶用船火速送往西班牙的塞維利亞。6月12日,17艘滿載著從秘魯和墨西哥掠奪來的金銀珠寶的大帆船離開了哈瓦那,朝西班牙領海進發了,這就是西班牙曆史上著名的“黃金船隊”。

就在“黃金船隊”即將駛過最後也是最危險的海域時,在亞速爾群島的海麵上,突然出現了一支龐大的英荷聯合艦隊。麵對由150艘戰艦組成的10支英荷艦隊,“黃金船隊”決定駛向維哥灣暫時躲避。

“黃金船隊”在維哥灣平靜地停泊了一個多月後,10月21日,150艘英荷聯合艦隊在魯克海軍上將的指揮下,對維哥灣突然發起了攻擊。不到幾小時,西班牙軍隊就全線崩潰。“黃金船隊”總司令貝拉斯科作出了一個絕望的決定,下令燒毀運載金銀珠寶的大帆船。被焚燒的大帆船和其他被擊中的戰艦把維哥灣燒成一片火海。很快就控製了戰場的英荷聯軍盡力想撲滅大火。他們救出並拖走了幾艘大帆船,但是絕大部分帆船都已葬身大海。

第三天早上,英國潛水員開始冒著風險潛入海底,撈回了一些戰利品。但仍有4000~5000輛馬車的黃金沉入了海底,這就是“黃金船隊”留下的沉寶。

近3個世紀以來,一批又一批藏寶尋找者都在搜索這筆沉寶。時至今日,仍有人使用現代化的技術與器材繼續尋覓這批驚人的沉寶。因為據傳,這筆4000~5000輛馬車的黃金至少仍有一半沉沒在維哥灣海域的泥沙底下。不過,隨著歲月的推移,不僅風浪和海潮早已使這些金銀珠寶裹上了層層泥沙,而且種種傳聞也滲進了曆史記載,以致現在要在這片近1000海裏的海底找到這些沉寶,再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地下世界”之寶有多少

“地下世界”這個神奇的地方吸引了許多科學家和政治家。據說,那裏是由無數縱橫交錯、彎彎曲曲、彼此相通的地下長廊和隧道連接著一個個神秘的洞穴組成。

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契爾斯基山脈附近地區,人們最早發現了許多連接成網的地下長廊。最初人們還以為那是些天然洞穴,後來,經過多次考察後,發現洞口不少段落有人工開鑿的痕跡。

20世紀初,人們又在阿塞拜疆境內發現了地下長廊。一些科學家經過考察後判定,這些長廊僅僅是整個高加索地區地下長廊的出口部分。

這些發現使“地下世界”變得很現實,這些地下長廊很可能就是“地下世界”的一部分。關注它的人越來越多,英國、美國、西班牙和南美的秘魯等國家紛紛派出自己的考察隊,尋找“地下世界”。沒用多長時間,他們相繼在尼羅河流域、南美的許多地方發現了大量首尾相接、支岔縱橫的地下長廊。而且不約而同地在這些長廊中發現了人工開鑿的痕跡,這使眾多探索者備受鼓舞,更加確信“地下世界”的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一位美國科學家德威特·拉姆率領的考察隊意外地發現。墨西哥的恰帕斯州是瑪雅神殿和地下長廊入口所在地。聽到這個消息,有許多國家的考察隊立刻擁到墨西哥的恰帕斯。可是,除了又發現了新的地下長廊以外,還是沒有人找到什麼有價值的文物和財寶。

法西斯魁首希特勒調集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尋找“地下世界”的寶藏。可惜直到戰爭失敗,也毫無收獲。

“地下世界”是不是真的存在?在“地下世界”裏真的藏著寶嗎?我們相信在各國考察隊不懈的努力下,會真相大白的。

蓋特藏寶在哪裏

17世紀末,英國海軍將領蓋特因執行軍務失敗,怕回去後被女王殺掉,便獨自一人跳海逃生去了。

不到兩年,蓋特憑借自己的膽略和經驗,很快也成為一個殺人放火掠物的大海盜。5年之後,他聚斂了無數金銀財寶,並把它們藏在太平洋上一個無人注意的小島上的山洞之中。

55歲的蓋特決心告別海盜生涯,他來到美國,與一個波士頓的孀婦結了婚,並在紐約定居,成為該市唯一可以在銀行無限取錢的存戶。

不到兩年,駐紐約的英國總督逮捕了他。因為他的海盜行徑被發現了,並將其送交倫敦法庭審判。最後,執行官向他宣讀了死刑判決書。

執行官曾給他一個機會。隻要蓋特供出藏寶之地,便可寬恕他一死。蓋特寧死也不肯說出藏寶之地。執行官將其處以死刑。

盡管蓋特死了,但是,探索他所藏珍寶的嚐試百年來一直沒有中斷過。當然,他們都沒有發現任何線索。

直到80年代,擁有聲納、紅外線電視、金屬探索儀以及其他各種最現代化儀器的美國特立通股份公司,聲稱發現大西洋中一個名叫“奧伊克·阿連德”的小島,就是蓋特藏匿珍寶的寶島。

特立通公司計劃花費200萬美元,在島上進行探寶工程。董事戴維德充滿信心地說:“我們一定能揭開這個近300年來最激動人心的秘密。估計利潤將達5000萬美元。”但能不能找到,就隻能讓時間來證明了。

失蹤民族的珍寶

公元前5世紀中葉,在歐洲東部和亞洲中西部的茫茫大草原上,有個神出鬼沒的民族曾稱霸一時,他們就是賽西亞人。

在歐洲人的傳說中,賽西亞人嗜血成性,有時甚至把敵人的頭皮剝下來,縫製成外衣、鬥篷、披肩和坐墊來使用,由此可見其野蠻行徑非同一般。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民族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都有著高超的才藝和對黃金進行虔誠的崇拜。幾百年的統治,使這個民族極為富有。賽西亞人擁有大量的黃金,即使是平民百姓,也處處能展示出精美絕倫、玲瓏細微的黃金製品來。據曆史學家考證,賽西亞王室更是極為小心地保護神聖的黃金,而且每年還為它舉行盛大的祭祀。有人認為,這個民族不僅僅崇拜黃金,而且瘋狂的偏愛黃金藝術品。

到了1715年,一名西伯利亞礦場場主向沙皇彼得大帝呈獻了一批金器,賽西亞人的黃金製品從此閃耀在世人麵前。

隨著賽西亞人王室的第一個墓室被打開,一批約20件精致的金器呈獻給彼得大帝。然而,隨後發生的事情令彼得大帝始料不及,盜墓的越來越多,彼得大帝雖下令禁止繼續挖掘,但是,賽西亞人精美的黃金製品還是不斷地流失了。

那麼,賽西亞人那些大量的黃金製品哪兒去了呢?

這是一個不僅為考古學家所關心,而且也為眾多的探險家、尋寶者所關心的謎。人們也期待著早日解開這個謎底。

匈奴王的寶藏在哪裏

在歐亞大陸北部廣袤的草原上生活著一個遊牧民族——匈奴人。他們自公元370年侵入歐洲東南部,在70餘年間以旋風般的速度劫掠了幾乎整個歐洲,並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軍事政權。

匈奴人在給予歐洲第一次沉重打擊之後,便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帶,以匈牙利平原為中心,在中歐地區建立了一個匈奴帝國。入侵歐洲的匈奴王阿提拉是匈奴最偉大的統治者。阿提拉時期的匈奴帝國是匈奴征服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阿提拉在連年征戰中,每踏平一個城市,都要搶掠大批的金銀財寶。到公元5世紀中葉,匈奴帝國已成為橫跨歐亞兩洲的當時世界上最豪富的大帝國,匈奴王阿提拉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大權勢與最多財富的人。有人統計,在這幾十年裏,僅東羅馬上貢給匈奴王的黃金就達21000磅之多。由於匈奴人一直保持著遊牧民族的習慣,不事建築,沒有更多的開支,而阿提拉又有收藏珍寶的嗜好,因此匈奴人從各地掠奪來的金銀和珍寶大多保持著原有的形態。“匈奴王的珍寶”早已是聞名於世的一筆巨大財富。而且阿提拉厲行嚴酷的專製製度,其臣民稍有不合其意者即遭嚴懲。因此在匈奴王國內部,他的珍寶除他本人和極少數親信之外,根本無人敢過問,更無人知曉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