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科技詮釋2(1 / 1)

第三章科技詮釋2

天安門的設計者是誰

天安門的設計者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人稱蒯魯班。

蒯祥是蘇州吳縣香山人,大約生於洪武年間。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蒯祥同大批工匠一道被征召到北京,承擔皇家建築的施工任務,由於他年富力強,身手不凡,不久被任命為“營繕所丞”,相當於今天的設計師兼工程師和施工員的工作。明成祖朱棣在營建北京時,為了標榜自己的正統性,要求工程建設一律遵循南京舊製。不但要求按南京的“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建好外朝三大殿,還要按南京宮城的型製,午門前設端門,端門前設承天門。其中的承天門就是後來的天安門。

在這些營建活動中,蒯祥技藝高超,發揮了骨幹作用,而且他的繪圖能力極強。正因為他不但能夠迅速完成設計任務,而且能較好地貫徹皇上的意圖,所以獲得很大的信任和榮耀。他後來升到工部侍郎,食從一品俸,地位是很高的。可以推斷,承天門的主要圖樣正是出自蒯祥之手。

蒯祥晚年還參加了承天門的第二次建造活動。1465年,明朝皇帝憲宗“命工部尚書白圭董造承天門”,此時蒯祥已是80歲左右的老人了,但他仍“執技供奉”,明憲宗見了他,還是以“蒯魯班”相稱。看來,他至少是起了指導和顧問作用的。

此後,承天門同其他宮殿門闕一樣,經過了多次維修。到了清代,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將承天門改為天安門,這個名字一直使用到現在。

第一台地震儀的發明

我國東漢時期(公元132年),在京師(今河南洛陽)盛傳著一個驚人的消息,說太史令張衡發明了一種儀器,可以測到發生地震的時間和方位。但也有人不相信,認為地震發生在幾百裏以外,人怎麼能測出來呢?這不成“決勝千裏之外”了嗎?

張衡生於公元78年,死於公元139年,是我國古代傑出的科學家。他在數學、天文、地震等方麵,都有突出的成就。張衡發明的儀器叫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據《後漢書》記載,地動儀以精銅鑄造而成,圓徑達8尺,外形像個酒樽,機關裝在樽內,外麵按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各設置一條龍,每條龍嘴裏含有一個小銅球,地上對準龍嘴各蹲著一個銅蛤蟆,昂頭張口,當任何一個方位的地方發生了較強的地震時,傳來的地震波會使樽內相應的機關發生變動,從而觸動龍頭的杠杆,使處在那個方位的龍嘴張開,龍嘴裏含著的小銅球自然落到地上的蛤蟆嘴裏,發出“鐺鐺”的響聲,這樣觀測人員就知道什麼時間、什麼方位發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3月1日,這台地動儀西方的龍嘴張開了,銅球“鐺”的一聲落到蛤蟆嘴裏,測知洛陽以西發生地震。但由於洛陽沒有感到震動,所以很多人議論紛紛,說這台儀器不準。幾天以後,信使飛馬來報,距離洛陽以西1000多裏的隴西(今甘肅東南部)發生了大地震,這才使朝廷內外“皆服其妙”。

近代的地震儀在公元1880年才製成,它的原理和張衡地動儀基本相似,但在時間上卻晚了1700多年。

4600年前的現代家電

在神秘的古埃及,有許多諸如金字塔、法老魔咒等人類難以解釋的現象,然而這還不夠,人們又在古墓裏發現了長明電燈和遠古彩色電視機。

古墓中照明古燈的發現,說明遠在幾千年前,可能某些古人已經製造出了某種特殊的照明設備和能讓古燈永放光芒的電氣裝置了。隻是,查遍現存史料,都找不到有任何試製電器的曆史記載,很多人據此認為:古人絕對不可能有如此高超的電氣技術。

公元1845年4月,考古學家在羅馬附近發現了一位古代女子的石棺,石棺內竟有盞明亮的古燈,科學家們推斷它們的發光頭的原理與現代電燈有一點相似之處。

世界著名考古學家威夏勞·勒加博士又在埃及尼羅河畔一座從未有人發掘的距今約4000多年的古墓中,竟發現了一台完好無損的“遠古彩色電視機”。

這台被發掘出來的電視機隻有一條線路,也就是說隻能接收一個電視台的節目。另外,它有四個三角形的熒光屏,屏的四周都鍍上了黃金,它的內部機件竟是目前最先進的鈦金屬製造成的,質地極為堅固,它的動力來源可能是太陽能電池。經科學家通過碳14年份的鑒定,證明它已有4200年以上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