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人為什麼要寫這麼兩個字呢?波索夫博士說:“顯然是針對地球人的。我想那一定是由於我們派出的火星太空船太多,擾亂到火星上生物的安寧,所以便發出這個警告,叫我們離開。”

波索夫博士透露說,他們派出的太空船,開始時一切都很順利,但當它把上述寫了警告字句的照片傳回地球後,便神秘地失蹤了。那艘太空船是被火星上的生物毀滅了,還是暫時被他們扣押了,現在還弄不清楚。他說:“如果我們先用無線電與那些火星人聯絡上,然後再派人到他們的星球,與之建立外交關係。我想他們是會接受的。”

波索夫博士公布的內容,立即震動了西方科學界,不少科學家對此深信不疑,認為這是人類太空探索曆史上的一項最大發現。

火星的強大激光

激光是一種特殊的光,通常情況下隻有人工才能產生。可是,美國航空和宇宙航天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的天文學家們在火星的外圍大氣層中發現了一種二氧化碳激光,它發出的紅外線熱輻射比科學家們設想的火星周圍可能發出的正常輻射強10億倍!這是怎麼回事呢?

讓我們先熟悉幾個名詞。我們知道,物質的原子、分子存在著低能態和高能態。在常溫下,低能態原子多於高能態原子,通過加熱等特殊處理,低能態原子被激發到高能態,即“受激態”。通常情況下,各種高能態原子各自放出不同顏色的光,這是普通光。如果一束單色光入射到受激原子上,當這些受激原子的能量與單色光相符時,入射光就被放大了,就會形成極強的光——激光。人工產生激光的方法是:將一束單色光射入一個兩端裝有反射鏡的匣子中。匣子中裝有某種受激物質(二氧化碳、氦等),受激物質使入射光產生振蕩激來回反射,就會產生激光。

火星上的激光是散布在火星大氣層外圍的二氧化碳分子發出來的,因為那裏的溫度低到-157℃,當被太陽光照射時,二氧化碳分子受到激發,成為受激物質。如果再有單色入射光,產生激光的基本條件就具備了。這單色入射光就是紅外線。受激的二氧化碳分子蘊藏的能量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有一部分會釋放出來,產生紅外線熱輻射,即發射出紅外線光子,這些光子再去衝擊其他受激的二氧化碳分子,就能產生激光。雖然放射出紅外線光子的二氧化碳分子會失去一部分能量,但由於太陽光不斷使二氧化碳分子受激產生能量,激光形成的整個過程始終不會中止。因此,火星外圍的大氣層就是一個巨大的激光器,隻要有太陽光的照射,就會發出強大的激光。

火星上的神秘麵孔

1976年美國“海盜1號”飛船在對火星的探測時,從聖多利亞多山的沙漠地區上空所拍攝的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一座高山上,聳立著一塊巨大的五官俱全的人麵石像,從頭頂到下巴足足有16公裏長。臉心寬度達14公裏,與埃及獅身人麵像——斯芬克斯十分相似。這尊人麵像似仰望蒼穹,凝神靜思。事隔20年的1996年,在火星軌道上進行測繪任務的美國“火星觀察者”太空飛船又飛越了“火星人麵”區域,拍到了更為清晰的照片。

與此同時,美國一些有知名度的科學家卻提出,這人麵像表明火星上一度曾有生物生活過。

世界知名的史丹福研究協會一位高級物理研究員杜菲博士認為,按理論推測,以前的火星一定是有過能提供生命生存必需的大氣層。雖然它現在已變成一個幹涸、塵土飛揚和荒蕪的星球,但“維京”太空船拍回來的資料卻表明它在從前某一段時間內,曾有大量氧氣和清水存在,而這兩樣也都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杜菲博士說:“以前的火星一定是一個特別發達的星球,上麵生活著許許多多不同形式的‘生物’,後來由於某些大災難,或者就像地球上的恐龍滅絕一樣,頃刻間便全部消亡。”

對於火星上的神秘麵孔,一時還無法進行合理的解釋,有待人類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火星上的河床

從1964年到1967年,美國對火星發射了“水手號”和“海盜號”兩個係列共8個探測器。1971年11月,“水手”9號對火星全部表麵進行了高分辨率的照相,發現了火星上有幹涸河床,最長的約1500公裏,寬達60公裏或更多。科學家分析,這些是天然河床。

火星河床說明,過去的火星肯定與今日的火星大不相同。有一種假說認為,在火星曆史的早期,頻繁的火山活動噴出了大量氣體,這些濃厚的原始大氣曾經使火星表麵溫暖如春,造成了冰雪融化、河水滔滔的景色。後來火山活動減少,火山氣體逐漸分解,火星大氣變得稀薄、幹燥、寒冷,從此,河水幹涸,火星成為一個荒涼的世界。

另一種假說認為,在火星的早期曆史,自轉軸的傾斜度比現在更大,因而兩極的極冠融化,大量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大量的水蒸發並凝成雨滴在赤道地區落下,形成河流。

還有很多關於火星河流消失的假說。

天王星上的“水”

天王星是個大液體球,核心溫度很高的,有六千多攝氏度,表麵溫度很低的。

根據航行者2號的探測結果,科學家推測天王星上可能有一個深度達10000公裏、溫度高達攝氏6650度,由水、矽、鎂、含氮分子、碳氫化合物及離子化物質組成的液態海洋。由於天王星上巨大而沉重的大氣壓力,令分子緊靠在一起,使得這高溫海洋未能沸騰及蒸發。反過來,正由於海洋的高溫,恰好阻擋了高壓的大氣將海洋壓成固態。海洋從天王星高溫的內核(高達攝氏6650度)一直延伸到大氣層的底部,覆蓋整個天王星。

必須強調的是,這種海洋與我們所理解的、地球上的海洋完全不同。然而,近年卻有觀點認為,天王星上不存在這個海洋。真相如何,恐怕隻有待進一步的觀測,或是寄望美國太空總署(NASA)會落實初步構想中的新視野號2號計劃,派出無人探測船再度拜訪天王星。

星體中“四大金剛”

“穀神星”(Ceres1)、“智神星”(Pallas2)、“婚神星”(Juno3)和“灶神星”(Vesta4)是小行星中最大的四顆,被稱為“四大金剛”。

穀神星(1Ceres)是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人們最早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由意大利人皮亞齊於1801年1月1日發現。其平均直徑為952公裏,等於月球直徑的1/4,質量約為月球的1/50,又被稱為1號小行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最重的天體。

智神星同樣是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較大的其中一個,直徑600公裏。這是1802年發現的第二個小行星。

婚神星是處在火星跟木星的小行星帶之間,它在數千萬小行星裏麵體積第四,直徑240公裏長,也稱3號小行星。

灶神星(4Vesta)是第四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質量最高的天體之一,僅次於穀神星。灶神星的直徑約為530公裏,質量估計達到所有小行星帶天體的9%。

“四大金剛”中最大的穀神星直徑約為1000千米,最小的婚神星直徑約為200多千米;如果能把它們從天上“請”到地球上來,中國的青海省剛好可以讓穀神星安家。除去“四大金剛”外,其餘的小行星就更小了,據估計,最小的小行星直徑還不足1千米。雖然它們的體積比衛星還小得多,但是在太陽係這個家庭中,卻要和九大行星論資排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