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治鐵腕與工作作風(1 / 3)

2.政治鐵腕與工作作風

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有一類讓各國政府和領導人都感到頭疼的人,就是恐怖分子。恐怖分子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采取扣押人質或暗殺等極端手段。因為他們行動大膽、不顧忌後果、令各國政府既痛恨又感到有些無可奈何。

撒切爾夫人任首相時,英國就發生了一起這樣的事件。

1980年4月30日,伊朗的一個反政府組織“殉教者”派出幾名恐怖分子,襲擊了伊朗駐英國首都倫敦的大使館,扣押了20個人作人質,以脅迫伊朗政府答應他們的一些政治要求,人質中多數是伊朗使館的官員,也有一名英國警衛和兩名英國記者。伊朗政府並不想答應恐怖分子的要求,但為了人質的安全,又不敢斷然拒絕,雙方陷入了僵持的局麵。

因為事情發生在英國,英國政府覺得有責任妥善地處理這件事。於是英國政府與恐怖分子展開了談判,希望能通過和平的手段解決這場事端,以便保證人質的安全。

撒切爾夫人在處理這場事端的過程中,表現出了沉著的大將風度。她沒有日夜守在緊急事態中心,而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像平時一樣處理公務,周末也照常去首相的鄉間別墅度假,隻是定時地與主管此事的內政部長保持聯係。

實際上,在內心裏,撒切爾夫人已經打定主意:不管人質獲救與否,對恐怖分子的態度隻有一種——堅決打擊,決不能讓他們離開英國半步。撒切爾夫人之所以對打擊恐怖分子有這麼大的決心,是因為當時整個國際上,恐怖分子的氣焰都非常囂張。就在前不久,美國還剛剛發生了一場恐怖分子劫持人質的事件。如果恐怖分子的行動得逞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這不僅使恐怖組織的力量得以增強,危害整個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還會嚴重損害政府的威信。因而,在撒切爾夫人看來,同恐怖分子的這場鬥爭,是隻許勝不許敗的。

令人遺憾的是,談判一直也沒有取得結果。而在事件發生的第4天,形勢突然惡化了。撒切爾夫人正坐在汽車裏,接到了內政部長的電話。他焦慮地說:“據我們現在得到的可靠情報,人質現在麵臨生命危險,可不可以立即派空降兵進去?”

空降兵是用飛機運送到作戰現場的部隊,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部隊難以直接進入作戰地點時,就會使用空降兵。在現在的這個情況下,部隊如果進入使館,必須不被恐怖分子看到,否則不僅人質的安全受到威脅,行動成功的把握也會減小,而隻有空降兵才能以隱蔽的方式進入使館,對恐怖分子實施突然襲擊。

撒切爾夫人接到這個電話後,當機立斷地下達了命令:“可以,馬上行動!”

其實軍隊是早已準備好了的,隻是要使用它必須有一個慎重而完美的布置。因為武力的進攻會把恐怖分子逼入絕境,人質的安全就會受到更大的威脅。除非能夠迅速地製服恐怖分子,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隻要有一名人質被害,國內國際輿論就會對撒切爾夫人的決策進行猛烈的抨擊,甚至她的政治生涯也可能因此斷送。因而,這個決心是非常不好下的,但也隻有撒切爾夫人才有權力下達這個命令。在當時緊急的情勢下,隻有兩個辦法可想:要麼妥協,要麼武力進攻,而撒切爾夫人果斷地選擇了武力進攻。

驚心動魄的營救活動開始了。當時這場人質危機已經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英國特種空降兵的這次襲擊行動,被新聞界的攝像機拍攝下來,全世界的觀眾都可以從電視上現場看到這次行動的過程。像拍電影一樣,這是真刀真槍,比電影要刺激多了,所有的觀眾都緊張得透不過氣來,而最感到焦慮的除了人質的家屬,就是撒切爾夫人了。因為這次行動成敗的責任,主要擔在她一個人的肩上。

從電視鏡頭上,人們看到恐怖分子按住一名人質,把槍頂在他的腦袋上大聲叫囂的同時,空降兵的幾名機警的小夥子以敏捷的動作,從天花板上偷偷潛入使館,如同神兵天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恐怖分子進行了閃電般的突然襲擊,還沒等他們明白過來怎麼回事兒,就擊斃了一個,製服了其餘四個。人質全部安然無恙,空降兵也沒有一個傷亡,真是皆大歡喜。撒切爾夫人心裏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當撒切爾夫人親自去向空降兵表示祝賀,並和他們一起觀看電視新聞時,一位空降兵轉過頭來對撒切爾夫人說:“我們從未想到您真的會讓我們這麼做。”其實,不光是這位空降兵,有許多人都沒料想到,撒切爾夫人會做出這個大膽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