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狼牙山裏訪農家(1 / 2)

狼牙山裏訪農家

文化大觀

作者:王錦慧 韓峰 劉會彬

2013年12月2日,上午9時。

汽車沿著雲霧繚繞的山路盤旋,擎天聳立的雄峰時隱時現。

“我的易水河,是曆史的畫冊。風走過的地方,都有你的傳說;我的狼牙山,是太行的魂魄。春走過的地方,都有你的蓬勃……”

此刻,我們置身在狼牙山的懷抱中,來憑吊盡忠報國的五勇士,來看望革命老區的鄉親們。

1

狼牙山是英雄的山。它由5坨、36峰組成,巍然俯瞰著華北遼闊的大平原。遠遠的,就可望見棋盤坨上白色的“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那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象征!

天漸漸晴朗,路也漸漸開闊。不一會兒,就到了狼牙山腳下的東西水村。當年,五勇士為掩護大部隊安全轉移,就是從這裏把敵人引上山的。

東西水村坐落在10裏長的一道溝裏。村裏最漂亮的是農家院一條街。綠色的柏樹沿街而立,紅頂白牆的房舍掩映其中。鵬翔、富旺、喜滿園、越來越好……連農家院的名字都聚著福淌著蜜。

村主任盧寶虎告訴我們:是紅色旅遊富了山裏人。現在全村295戶,有75戶搞起了農家接待。一年下來,最多的收入四五十萬,最少的也十幾萬。

盧寶虎家的“新農村小院”正好守著村口。一隻小黃狗歡快地搖著尾巴將我們領進門。

好家夥,像模像樣的三層樓,有29間房、48個床位,可容納200人同時就餐。如此規模在村裏還算不上最好。隻見在他家房後,村民李中良、李立強新建的農家院比肩而立,頗有後來居上的氣勢。

太陽終於掙脫雲霧的包圍,把暖暖的光灑在了溝溝嶺嶺。路邊,正歇息著一位大姐,我們湊上去和她嘮家常。大姐叫趙秀芬,66歲。她說:“今兒個從地裏往家倒動白菜,要不早上山賣山貨去了。一年賣2萬多呢。”

山楂、柿子、酸棗兒,核桃、栗子、葛根,韭菜花、幹豆角、柴雞蛋……村裏在山上賣山貨的也有七八十戶,用他們的話說:“在那兒待著就掙錢。”

是啊,紅色的景區,濃鬱的鄉情,不知吸引了多少山外來客。

聽說楊成武將軍的二女兒楊俊生就出生在這個小山村,並寄養在東山坡上奶娘劉玉花家。尋著曆史的腳印,我們特意前往。可歎往事如風,劉玉花10年前已逝,她的兒子盧文友正在門口放羊,問啥啥都說不清。

五勇士跳崖處位於紀念塔西北的狼牙山最高峰——蓮花峰,墜落處在後山的甘河北溝。後來,那道溝裏的幾個小村合並成為一個大村,更名為“五勇村”。

真想到後山去看看,無奈連前山都爬不上去,隻好望山興歎!

2

筆直的幹,筆直的枝。狼牙山東北方向的北淇村迎接我們的是樹中的偉丈夫——白楊樹,還有樹上喜鵲吉祥的叫聲。

在村黨支部書記郭保祥的帶領下,穿過村中熱鬧的集市,我們來到村西北角的一口井旁。赫然闖入視線的是一座紀念碑,上寫:世代銘記血井慘案。

北淇村是抗日模範村。1943年農曆四月廿,隱蔽在山溝裏的200多名村民被日軍包圍。“八路在哪兒?遊擊隊在哪兒?糧食在哪兒?”拷問無果,日軍惱羞成怒,嚎叫著把村民推到3丈多深的井裏,一層人,一層石頭,整整推下去八層人,砸了八層石頭。水井成了血井,日軍仍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