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彈槍科技知識30.(1 / 2)

30.

頗具創意的內部設計

南非MAG-7霰彈槍由槍托和機匣蓋組件、槍管組件、槍機組件、槍管固定帽、下機匣組件和彈匣組件6大部分組成。

根據槍托組件的不同,MAG-7可細分為3種型號,其中1型為便攜型號,不帶槍托;2型帶固定木托;3型則改為折疊金屬槍托。其中2型的木質槍托帶有橡膠緩衝墊。

南非MAG-7的機匣蓋為薄鋼板衝壓結構,後部連接槍托。在機匣蓋末端頂部還焊接有照門護翼,用來保護中間的照門,整個設計簡單而堅固。

槍管為滑膛結構,口部無喉縮,槍管共有356mm、406mm、457mm和508mm 4種長度可以選擇,並且槍管的更換也很簡單,無需專用工具,在實際使用中比較方便。

槍機組件主要由槍機、閉鎖卡鐵、擊針、擊針簧、擊針銷、抽殼鉤、抽殼鉤頂銷和抽殼鉤頂銷簧組成。槍機采用卡鐵起落式閉鎖機構,其設計類似於經典的雷明頓M870唧筒式霰彈槍的槍機,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對機匣材料要求不高等優點。但MAG-7的槍機形狀與雷明頓M870略有區別,其槍機近似長方體形,而M870的槍機近似半圓柱形。其閉鎖卡鐵可以在槍機內上下起落,閉鎖卡鐵上升時卡入槍管節套的閉鎖凹槽內,形成閉鎖狀態,閉鎖卡鐵落下時為開鎖狀態。閉鎖卡鐵的起落由槍機連杆上的一個機構控製。槍機的中心裝有擊針和擊針簧,擊針被擊針銷限製住,不會脫落。

槍管固定帽用於固定槍管,安裝在下機匣最前端。為了減輕質量,槍管固定帽的前部加工有數條凹槽,所以槍管固定帽外觀整體看起來很像西方步槍上常見的鳥籠狀消焰器。

機匣為鋼板衝壓焊接件,兩側衝壓有凸起的加強筋,看起來很像烏齊衝鋒槍的機匣。機匣前部焊接有槍管座,頂部裝有可滑動的準星,準星為梯形,無護翼,兼做槍管固定帽的鎖定卡筍,隻有先向後推動準星,才能轉動槍管固定帽。

機匣前下部的護手由黑色聚合物材料注塑而成,護手底部有較大的內凹圓弧麵,後部向下突出,可以有效防止在前後拉動護手裝填槍彈時手掌從護手上滑脫。護手與機匣內部的槍機連杆固定在一起,槍機連杆後部又與槍機相連,這樣當前後推動護手時,就能帶動槍機前後運動。

機匣的後部裝有發射機組件,發射機為模塊化部件,扳機、扳機連杆、擊錘和擊錘簧等零部件是先裝到發射機座後,再固定到機匣內部。這種設計簡化了機匣內部的結構,方便發射機構內小零件的組裝。扳機連杆在發射機支架的兩側,從彈匣側麵與後方的擊錘和阻鐵等零件相連。

機匣最末端兩側均裝有保險扳手,左側的保險扳手橫臂較長,用握持握把的右手拇指即可操作;右側的保險扳手較短,需要用另一隻手才能操作。保險扳手向上推到白色的“S”位置時,為保險狀態;向下推動到紅色的“F”位置時,則為射擊位置。由於保險扳手為薄片狀,盡管表麵加工有防滑紋,但是為了更好地操作,保險扳手上還固定了兩個圓柱形的突起,當戴手套或槍身表麵濕滑時,可以通過推動這個突起來控製保險扳手。

小握把組件為一個獨立部件,采用工程塑料整體注塑而成,扳機護圈與握把製成一體式結構。由於12號霰彈直徑較粗,底緣外徑約225mm,長度也比較長,為了盡可能地減小握把的厚度與前後長度,MAG-7特地將握把截麵設計成近似矩形的形狀,握把背部的弧形突起也不太明顯。為了防滑,握把的左右兩側都加工有細網格狀防滑紋,握把前部下方有個不太明顯的防止意外脫手的鉤狀突起。彈匣卡筍安裝在握把左側麵下部,為方形的按鈕式,按壓卡筍上部即可卸下彈匣,為了防滑,彈匣卡筍的上部按壓處也加工有網狀防滑紋。這種彈匣卡筍固定彈匣較為牢固,惟一的缺點是不能單手釋放彈匣。

南非MAG-7采用傾斜的單排彈匣供彈,容彈量為5發,由彈匣體、托彈板、托彈簧、托彈簧底板和彈匣底板組成。彈匣體采用鋼板衝壓成型,左右兩側前後均壓有加強凹槽,並衝壓有4個餘彈觀察孔。彈匣左側麵的下部衝壓有一個突起,與彈匣卡筍配合,用以固定彈匣。托彈板為鋁合金件,托彈簧為圓柱形鋼絲纏繞的矩形螺旋簧,彈匣底板為鋼板衝壓件。

霰彈槍由於結構的限製,進彈路線一般比較短,霰彈從彈匣進入彈膛過程中的上下高度差較大,而霰彈本身又是短粗的平頂圓柱形,沒有引導部分,加之現代霰彈均為塑料彈殼加薄壁金屬底座的結構式樣,彈殼不能承受很大的推彈力,因此其彈匣設計好壞就直接影響到供彈的可靠性。MAG-7的彈匣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彈匣本身設計成傾斜式樣,霰彈在彈匣內部呈尾部向下、頭部翹起狀排列,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托彈板特別設計成較傾斜的式樣,使霰彈的頭部能抬起較高,剛好對準彈膛部位。而彈匣的抱彈口並不長,這樣可以保證在霰彈被推進彈膛一點後,尾部就脫離抱彈口,並被次發彈頂起尾部,以較水平的狀態被槍機推入彈膛。不過霰彈槍采用彈匣供彈,對霰彈的長度要求較高,過長或過短的霰彈則無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