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王庚做了嚴密的防範措施,黃家莊被護糧團攻打的消息還是很快擴散出去了。這時候的江南還算太平,治安環境並不太亂,幾個偶爾打家劫舍的土匪忽悠已經是所有人心中的江洋大盜了,去年周立春聚眾鬧抗糧,哄走知縣餘龍光已經是青浦縣最近幾年最了不得的大事了,更何況周立春做事已經夠溫和了,整個衝突隻是把知縣暴打一頓趕走,基本沒有死人。現在居然有鄉民公然聚眾洗劫士紳莊園,據說已經殺了幾十個官兵!兩江地區已經多少年沒有出現過如此凶殘的民亂了?這些泥腿子是要造反嗎?一時間青浦地區大大小小的士紳驚疑不定;往常和善的鄉鄰怎麼就突然造反了呢?得到消息的農民們也人心惶惶。
青浦縣的知縣餘龍光被周立春趕跑後,鑒於此地“民風彪悍,匪患嚴重”,以至於知縣空缺至今,無人敢來上任。天朝曆史上從來不缺乏為當官而不惜命的文人,鎮洋縣(隸屬江蘇省太倉直隸州,距今天的上海市區不算太遠)知縣鄭揚旌感覺升官發財的機會來了,遂勇挑重擔,不畏艱苦,一番上下打點後在眾多同僚的苦苦相勸下毅然決定兼任青浦縣知縣。這位勇敢的鄭知縣本擬大幹一番,好積累點當官的資曆,誰知剛到青浦縣就聽到李家莊等幾個村子作亂造反的消息,頓時嚇得魂分魄散。在一幫幕僚的建議下,鄭知縣火速召集分散在青浦各地的汛兵兵到縣城裏守衛縣城,同時號召青浦的豪紳大戶召集團練,共禦民亂。
清代的綠營兵編為標、協、營及汛,官階大致上依照明朝的製度,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省/標)、總兵(鎮)、副將(協)、參將(營)、遊擊、都司、守備(地方)、千總(駐點)、把總。最下麵的千總與把總,負責統領一汛,也就是一個駐地,士兵由十數名到上百名都有。在落後的交通和通訊條件下,想把分散各地的汛兵召集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鄭知縣急得嘴上冒泡,咬咬牙送了青浦縣千總劉誌高五百兩銀子,花了三天時間才召集了兩百來個汛兵。鄭知縣覺得這點兵力有點單薄,又花了幾天功夫動員了全縣的捕快衙役一百多個,加上青浦豪紳陸家組織的一百多個鄉勇,有了四百多人,鄭知縣終於感覺差不多了,得到亂民仍然盤踞在黃家莊的消息後,這才在陸家的連連催促下,率眾前來圍剿。
做完戰前動員後,王庚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緊張的備戰中去。指望這些一輩子跟土地打拚的農民自然是不行的,能依靠的隻有自己。王庚竭力回憶自己所知的任何關於軍事的知識,不管是電影還是視頻,還是看過的曆史軍事小說,所有的知識一遍又一遍的在王庚腦海裏像放電影一樣來回浮現。令王庚無比悲憤地是穿越時帶過來的筆記本電腦已經沒有電,成了擺設!裏麵大量的軍事知識王庚隻是大概瀏覽了一遍,根本隻是寄個大概,沒辦法,趕鴨子上架吧!等有了條件,趕緊設法給筆記本電腦弄個電源,裏麵的各種知識可是自己在這個時代縱橫馳騁的最大依仗!
王庚獨自一個人呆在房間裏,苦思冥想許久,整理出一個大概的作戰方案。
冷兵器時代的戰鬥,雙方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作戰意誌決定一切!這一點,王庚還是有信心的,經過自己鼓動,再加上自己這邊的人要拚命,作戰意誌肯定比那些綠營兵要強一些,單憑這點,這仗就能打贏!王庚如是安慰自己。
單有作戰意誌還不行,還得有裝備優勢。俗話說一寸長一分強,自己的竹槍大陣應該比綠營兵的砍刀要好用一些,可惜自己的遠程打擊力量太差了,祈禱綠營兵沒多少弓箭手吧?不然王庚懷疑幾十個弓箭手單憑齊射就能打垮自己這邊這些沒經過戰陣考驗的一幫農民。
對了,指揮問題怎麼解決?這可是大幾百人的對決!單憑口喊可沒法指揮自己這邊幾百號人,得有旗幟才行。戰場上除非步話機裝備到基層,旗幟的指揮引導作用無可替代!還得勘察地形,能埋伏對方就好了。嗯,還得做好偵查工作,老祖宗早就說過了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慢慢的,王庚的思路清晰起來,一個作戰方案逐漸形成。
整理好作戰方案後,王庚馬上召集五人小組開會,把戰前準備工作一項項布置下去。
隻是這個業務的草台班子實在是能力有限,不堪大用。李察很快就風風火火地跑了過來問道:“找不來紅布,隻有白布和藍布,這旗幟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