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褐貝絲(1 / 2)

人從來不會嫌手裏的兵器太先進,竹槍鐵叉隻是權宜之計,王庚從來沒想過指望這兩樣來打天下。這裏距上海如此之近,不搞一批洋槍洋炮簡直對不起穿越者的身份。打下黃家莊有了錢後,王庚就想當時就去上海找洋人買上一批,隻是當時情勢危急,脫不開身。現在好不容易暫時安定下來,再不趕緊去買,王庚感到心裏沒底。

進入青浦縣城的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王庚強忍著睡意起床用冷水洗了把臉,帶著三十個護糧團的鐵叉排士兵就出了城向上海趕去。

早在李家莊準備造反的時候王庚就想好了未來一段時間內準備采用的主力槍支,就是在曆史上鼎鼎大名的褐貝絲滑膛槍。

之所以選用這款槍不是因為它先進,純粹是因為它好用並且易於購買。其實在這個時期,褐貝絲已經是一款比較落後的槍支了。褐貝絲是燧發滑膛槍,作為一款從16世紀末用到18世紀末的老爺級名槍,它實在已經說不上先進,即便是在1853年的中國,褐貝絲步槍的性能也不見得比滿清的鳥槍厲害到哪去。

從射程上來講,褐貝絲步槍的有效殺傷射程約有200米,但實際上對200米左右的目標進行設計完全是在浪費彈藥,兩支軍隊都裝備褐貝絲在兩百米的距離上進行對射的話,估計對射一天也不見得會出現傷亡。普魯士軍隊曾經對普法兩國的滑膛槍做了一項試驗。對一個10英尺寬6英尺高的目標(3.05×1.83m)普軍1782型射擊100發,在100步長(pace=0.76m;76m)的距離上可以命中60發;200步時40發;300步時隻有25發,法國的1777型滑膛槍的成績也沒好到哪去。考慮到戰場環境,(前麵提到的)煙霧,恐懼,噪音等因素對士兵心裏的影響,命中率要比這種理想試驗還要低得多。500人在100碼(91.4m)的距離上對一個進攻中的步兵縱隊(column)進行兩次齊射,理論上可以命中500到600發。可是根據各國軍隊的經驗,戰場上能命中150發就已經是最佳成績了。當年英國的龍蝦兵用褐貝絲打遍全球無敵手的時候,向來是端著褐貝絲步槍行進到距離對手不足50米的地方才開火的。

對此,英國陸軍漢格(Hanger)上校在1814年就有了精確的論述,他曾寫下這一段話:“如果一個士兵的槍膛不是製造得很遭的話(事實上許多都很糟),可以瞄準打中80碼外的人形靶、甚至是100碼;但是如果一個士兵在150碼外被敵人用一支平常的槍瞄準並打傷的話,那麼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黴了;至於想用一支平常的槍瞄準射擊200碼外的人的話,你不如改為射擊月亮,兩者打中目標的機會都是一樣的。我一向堅持並且──如果有人質疑的話──可以證明,從來沒有人在200碼的距離被一支一般士兵的滑膛槍準確射殺過──當然如果這支槍的主人是在瞄準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