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性格塑造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1 / 2)

性格塑造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者:趙丹

性格決定命運,人的行為習慣由其性格支配。《三字經》中提到“人之初,性本善”,可見人的不同性格是由後天教育、環境等因素影響形成的。相關研究指出,幼兒在0~6歲之間大腦的發達程度最高,是其一生性格、智力塑造的最佳時期,家長和幼兒教師應對幼兒在此年齡段性格的培養予以足夠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事務的態度各有不同,有些人待人真誠、友善,有些人待人冷漠、私心較重,這些行為存在的差異主要是由於性格導致。

一幼兒教育中性格培養現狀

幼兒的性格養成絕非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積累形成。嬰兒出生後的哭鬧隻是氣質上的表現,並非性格,通常幼兒兩歲後才開始有明顯的性格表現。在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造就了幼兒的性格。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言行對幼兒性格的養成具有重要影響。幼兒在一個幸福和諧家庭環境中成長,其性格開朗、熱情、活潑;而在一個父母經常吵鬧、支離破碎的家庭中成長,幼兒性格則偏向孤僻、自卑、冷漠。當前中國幼兒父母的素質普遍較高,大多能對幼兒早期的性格培養予以重視,能注意自己的言行,但其中仍有一部分家長沒做到這點,間接地影響著幼兒性格塑造。

幼兒進入幼兒園後,幼兒教師應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培養。幼兒園通過組織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增強幼兒的集體主義思想、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培養,從而促進幼兒塑造良好的性格。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教育工作者對幼兒早期性格培養予以足夠的重視,但其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筆者將在下文進行闡述。

二幼兒教育中性格存在的問題

1.幼兒不誠實的性格

幼兒不誠實性格的養成是由於幼兒缺少擔當、害怕被懲罰。幼兒的不誠實性格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一些家長為了使幼兒進行某種行為而隨意哄騙、許願但不兌現,導致幼兒對家長缺少信任,長此以往使幼兒自己也養成了不誠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兒教師教育方法不當也會使幼兒說謊,幼兒做錯事後為了躲避懲罰而說謊的現象頻頻發生。

2.幼兒內向的性格

具有內向性格的幼兒不在少數。內向性格的幼兒不善於與人交往,對幼兒長大成年後進入社會極為不利。內向性格的幼兒寡言少語,不善於表達自己,遇到問題通常自己解決,不願意與人分享,長此以往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幼兒長大之後在團體合作中會表現得較為吃力,不易融入集體,對其未來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

3.幼兒膽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經常在幼兒麵前打架、吵鬧,逐漸使幼兒養成了膽小懦弱的性格。幼兒入園後一旦被其他幼兒欺負會加劇其膽小性格的發展。幼兒膽小性格並不利於幼兒今後的發展,也不利於與他人交往。因此,幼兒膽小性格是製約幼兒成長的問題之一。男孩子膽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責任感,沒有擔當意識。

4.幼兒衝動的性格

幼兒衝動的性格對幼兒的成長極為不利。衝動主要表現為對事情沒有進行全麵的了解就下判斷而采取行為。很多事實證明在衝動時做出的行為大多是不正確的。幼兒的衝動主要表現為與他人相處不融洽時采取暴力等措施來武力解決。這種衝動的性格不利於幼兒學習知識,對其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三幼兒教育中性格培養對策

1.幼兒誠實性格的培養

誠實指人的言行與內心保持一致,對幼兒進行誠信教育就是讓幼兒說真話,犯錯誤要敢於承認,不撒謊、不逃避責任。幼兒誠實性格是在後天的教育中形成的。

“曾子殺豬”的故事廣為流傳,曾子為了保持與幼子之間的信任,用實際行動予以證明,值得各位家長學習借鑒。家長與幼兒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真誠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兒得到正確的家庭教育。幼兒教師同樣需要對幼兒真誠,這樣才能贏得幼兒的信任,培養幼兒誠實的性格。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采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使幼兒敢於承擔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