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語言教育 提高幼兒素質
作者:郭威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期正處於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言語教育為手段,以一日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使他們樂意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進而使幼兒在品德和思維等方麵都得到一定的發展。幼兒期的語言學習與發展,是人的一生中語言發展與運用的關鍵時期。幼兒隻有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素質,才能表達思想,吸收知識,才談得上今後的全麵發展。近年來,幼兒園語言教育改革研究有不少突破性的進展,但在現實中,語言教學的低效益現象仍然較普遍。如何改變現狀,變苦幹為巧幹,努力提高語言教學的效益,這是擺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麵前的重要課題。因此說,幼兒語言教育問題,是現在和今後一段時期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問題。
1營造良好的語言教育環境
長在狼群中的孩子隻會嚎叫,這就說明開放的語言教育環境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至關重要。語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敢於說話,善於說話,以豐富、生動的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要營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和開放的語言教育環境,不能讓孩子隻待在幼兒園課堂上學習語言,要讓孩子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感受山,感受水,感受春夏秋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有感而發。另外,還可以用編故事、家長沙龍的形式加強幼兒語言訓練。
2給幼兒提供充足的自由交流的機會
由於班級的人數比較多,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很難照顧到全體,而幼兒之間的自由交流則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並且十分樂意的活動,因此,教師應盡可能給幼兒提供這樣的機會。其中,活動區的活動給幼兒自由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還可采用多種方式創造幼兒自由交流的機會,如:鼓勵兩個幼兒共同閱讀,鼓勵幾個幼兒合作完成某項工作(如用積木合作搭建房子)等;在進餐前的等待過程中,教師一般要求幼兒安靜休息,而幼兒往往喜歡與同伴談論有趣的事情,我覺得教師不應批評或阻止幼兒,應鼓勵幼兒與同伴輕聲交談。
3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
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就幼兒語言學習和發展而言,傾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良好傾聽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從學前期開始的。隻有懂得傾聽、樂於傾聽並且善於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因而在學前期,培養兒童傾聽行為是十分重要的。我國現有的幼兒語言教育的研究表明,在以往的幼兒語言教育實踐中,有關傾聽行為的培養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視,因此有些兒童不善於傾聽,這就影響了他們在人際交往時對語言的理解水平,同時也影響了他們的其他語言能力的發展。這一情況必須引起學前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並在語言教育目標的製定和實施過程中,將幼兒傾聽行為培養置於重要的位置。
4語言教育要貫穿於其他教育之中
語言教育實際上與其他幼兒教育是一種互為基礎、互相聯係、互相促進的關係,所以,語言教育不僅是語言課教師的責任,而且應該貫穿於其他各項教育中,也是其他教師的責任。開發幼兒的思維是語言教育的基礎,語言是思維表達方式良好的思維活動,應是語言表達的前提。如在體育課活動中進行語言教育,應先讓幼兒觀察教師的動作,請教師講述爬、跳、跑等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然後讓幼兒模仿教師的動作,再用語言表達是怎樣做好動作的,這樣,通過讓兒童親身體驗,再講述活動特點,從而發展兒童的語言。
總之,幼兒語言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教師應有足夠的耐心去觀察、引導孩子,抓住一切教育契機,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手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地得到發展。本文選自《現代教育教學導刊 201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