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鼓底小娥餅(2 / 2)

所謂的鼓底小娥餅,是從鄰省山西傳過來的,因為懷慶府的五賢鎮就是兩省的交界處,往盧家村後麵的山一直往裏走,最終就會到達山西境內。離得近,所以五賢鎮的很多風俗都與山西的澤州府相似。就比如說五賢鎮這邊不產大米,但家家戶戶都種有穀子,也就是小米,因而條件好的人家中午便吃的是燜小米飯,而不是大米飯;也比如說從澤州府傳過來的鼓底小娥餅,也是一大特色。

五賢鎮家家戶戶都備有鼓底鐺,鐺底是鼓起來的,攤餅的時候往黃麵裏加入比之多三倍的水,再放各種菜葉子,攪拌均勻,就成了微微稠的玉米湯,用勺子舀起一勺,從鐺底四周灑下去,最後在正中間一點,就形成了薄厚均勻、顏色黃燦燦的小娥餅,底部凹進去的部分焦脆,上麵凸出來的卻微微發粘,配著自家的醬和蔥一卷,吃起來會很香甜。

這種小娥餅比一般的餅要省糧食,所以五賢鎮一般都是吃窩窩頭和它。

上次禾家人吃的烙餅,卻是規規矩矩、實實在在的白麵餅,與攤餅做法是不一樣的,用的鍋也不一樣。

白麵,其實做不成鼓底餅,因為白麵比黃麵軟,攤不起來,吃著也發粘。

禾早嚐著油酥餅的味道,心裏卻在尋思去鎮上賣小娥餅的可能性。

這鼓底小娥餅在前世,是地方一大特色,遊客買的很多,做法容易,原材料也簡單,省本錢。

但,按那天禾老三與陳氏的態度,沒分家之前要做生意是不可能的。

禾早歎口氣,把這想法按下。

下午兄妹三個上山,禾早便趁機把繞蠍子的事說了。

村裏以前有人賣過蠍子,所以四寶知道價格高,但蠍子卻不好找,不由遲疑:“咱這白天又要挖豬草,又要掐金銀花,哪有時間搬蠍子?又沒地方放它,別讓它跑得家裏哪都是。”

禾早便笑:“我說的是晚上,現在天長,咱爹又不做工,地裏活也輕省,晚上也沒事幹,咱不如一起上山來繞蠍子,四哥你不知道,我聽人說蠍子的習性是晝伏夜出,到了晚上,這山上才熱鬧呢,都不用細瞧就都是。”

“晚上看不見啊。”七寶眨巴著大眼睛,提了一個關鍵問題。

禾早一直在考慮煤油燈與火把的優劣性,村裏有專門用作晚上出行的燈,也叫做“行燈”,點的煤油,有蓋子,不怕風吹雨打,但照明度不夠,與現代的手電筒相差萬裏,而火把上卻有油脂,燃燒旺盛,上山找個蠍子什麼的還是容易的,隻是燃燒時間不夠長,需要及時替換。

也幸好山上鬆樹多,鬆脂家家戶戶都備有,不然還要加上鬆脂的成本。

隻是,帶著火把上山,森林眾多,需要注意防火。

她把自己的看法說了一遍,四寶沉思了一下,倒是讚同了:“那也中,就是晚上咱得自己試試,先不告訴大人,免得白費力氣。至於防火,這你不用擔心,咱自小就靠著山生活,哪會不著這裏的輕重!”

禾早這才微微放心。

他們決定今晚上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