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早想了想,點頭應了。又叫上四寶。
四寶怎麼會願意做電燈泡,在禾早好說歹說下,他才同意一起去自足餐吃午飯,吃過飯後他就回翰林院。
禾家的自助餐,就如同瑜伽會所一樣有名氣,但是,禾早卻是第一次與阿澈一起在這裏吃飯。
她自己來過很多次,也不是專門為吃的來,而是嚐嚐那些高價錢培養出來的廚師做的飯菜味道怎麼樣。
自助餐的裝潢繼承了禾源氏一慣的高大上風格,很另類,但又莫名的吸引人的注意,玻璃窗戶,玻璃大門,能讓外人一目了然的看到裏麵,那些熱氣蒸騰的場麵,那些講究形色味俱全的食物,全部告訴他們這裏是一個很與眾不同的地方。
進入自助餐裏麵,是全麵開放式的櫃台,櫃台上麵分門別類的擺放了種種食物,櫃子的下麵則放了幹淨的白瓷碟子,有夾子和大筷子,自己要吃哪種就夾哪種。菜式有西式有中式,西式的禾早做不出來那麼多種,就隻有些糕點了,烤雞腿了,披薩餅了,韓國拌飯了等等,不得不說,因為缺少黑胡椒,做出來的味道總是要缺少那麼一點點。而中式就豐富多彩了,重慶的火鍋,四川的辣菜,南邊的海鮮了等,無一不全。
當然,也不可能包羅了天下間所有的美味,因為總要有那麼幾樣東西不符合大眾口味,所以,禾早就安排總掌櫃每一天都要記錄每樣菜的銷量,一星期統計一次,如果哪類食物盈利少甚至是賠錢後,就轉而賣其他的,如果有哪種食物不光掙錢而且回回都會賣光,那麼下一次就會推出新產品。
她還規定在不管是掌管大灶火的大師傅或者是管著一個小爐子隻做一兩樣小菜的小師傅,隻要他做出來的食物銷量高,賣得好,那麼月底都會有額外的獎勵,如果誰能提出一條切實符合自助餐店發展的建議,那麼,照樣也有獎勵。
這也是為了推陳出新,不讓店鋪內的人思想僵化。
不得不說,這樣的法子很好,店鋪內總會有人提出更好的經營法子來。
除了外麵的餐位,往後花園走,還有十來間雅間,這些雅間的要價極高,原因就在於在雅間是被一彎曲水給圍繞的,這曲水是引入的活水,禾早特意找了能工巧匠,做出了十來隻小船,小船上設置有機關,不用人劃船,就能自己行動,在小船上麵放上客人點的食物,等到了窗戶前,就有服侍的人取下來送到客人麵前。
這是禾源氏自助餐的一個特色之一,不管是為了何種緣故,來這裏體驗小船服務的人多不勝數。
禾早與阿澈,四寶就是來的雅間。
自家的主子是個愛吃的,當然這雅間會留下一間來招待主人,是不對外開放的。
所以雅間裏麵也布置成了禾早喜歡的模樣,七八十平的空間,裏間設置一間小小的書房,外麵則是靠著窗吃飯的地方,書房裏麵陳列著書畫,筆海,書海,麻雀雖小五髒俱全。